东北网9月10日讯 文明是城市的第一形象和品牌。创建文明城市不仅仅是赢得一张城市名片,归根到底是为市民创建更加舒适、美好和幸福的生活环境。
2005年,哈尔滨市荣获了“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荣誉称号。按照中央文明委“创建文明城市三年命名一次”的安排部署,今年哈尔滨市又面临着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的申报考核工作。日前,国家统计局哈尔滨调查队比照全国文明城市标准,对哈尔滨市文明状况进行调查测评结果反映,哈尔滨既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城市文明程度有了明显提高,又在文明素质、城市卫生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作为这座城市的主人,我们要牢固树立“创建文明城市人人有责,人人受益”的思想,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约束自我,改掉陋习,使创建文明城市成为每一位市民的自觉行动。
此次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在南岗、道里、道外、香坊、平房5个区随机抽取了20个社区,对其中1000户16周岁以上且居住满一年的市民进行入户调查。现将调查测评情况综合摘要刊发,以期引起有关部门及广大市民的足够重视和深入思考。
第一部分优势
98.9%市民支持哈尔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82.9%市民知道哈尔滨“城市精神”的内容
对各级政府及街道工作服务态度满意率96.4%
国家统计局哈尔滨调查队对哈尔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行测评,结果显示: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不断提升,哈市不仅具备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实力,也得到98.9%的市民的支持。
对市民素质和社会风尚评价较高
调查测评显示,市民对社区工作认可率接近70%。94%的市民知晓社区开展的科教、文体、法律、卫生活动;78.6%的市民近两年来参加过单位或社区组织的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方面的教育实践活动;82.9%的市民知道哈尔滨“城市精神”的内容。
对政府职能部门、“窗口”行业服务质量满意率高
调查测评结果表明,哈市“窗口”单位服务质量提升较快,尤其是对哈市公交出行的方便程度满意率高达96.8%;对于哈市各级政府及街道工作的服务态度、办事效率、联系群众的满意率分别达96.4%、92.7%、90.2%;各级政府所承诺的“实事工程”完成情况的满意率为72.2%;反腐倡廉工作满意率为68.5%。
城市形象提升较快
通过问卷汇总可见,98.2%的市民对正在创建文明城市的活动认为“很有必要和有必要”;95.8%的市民对未来五年的发展比较“有信心”;对“市容环境和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的满意率分别为93.8%和72.4%;认为社会人际关系“和谐”与“比较和谐”的达89.7%。
第二部分不足
“洗脸不洗脖子”:背街背巷卫生环境差
———哈市创建文明城市主要存在四方面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哈市创建文明城市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市民公共文明素质有待提高。乱扔杂物、随地吐痰,损坏花木和公共设施现象比较普遍,车辆乱停乱放、不按章行驶,行人与自行车横穿马路、闯红灯等现象比较严重;
二是城市卫生环境亟待改善。除城区主要街道外,二三类街道、特别是背街背巷环境较差,卫生状况更不容乐观,被一些人称为“洗脸不洗脖子”;
三是城市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城区绿化覆盖率、城市水环境功能水质达标率、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有待提高,果皮垃圾箱缺口1万多个,公交路标设置还不够完善;
四是市政管理还有待加强。专业人员不足,“门前三包”落实不到位,工作运转机制也不够顺畅。
第三部分思考
不容忽视的“文明”细节
———哈市与全国文明城市的主要差距
当前,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热潮正在全国兴起,哈市也正在争创过程中。同2005年度评出的第一批十二个全国文明城市相比较,我们在认识观念、城市环境和市民文明素质方面仍有较大差距,应引起有关部门和广大市民的足够重视和深入思考,从思想和行动各方面缩小差距,迎头赶上。
认识观念:高素质市民可为城市赢得发展先机
干净的街道、整齐的房屋是一座城市硬性素质的外在表现,市民的举手投足则是一个城市软性素质的内在表现。一座城市,可以因为拥有高素质的市民而赢得外界的尊重,赢得发展的先机。调查显示,经过媒体的宣传以及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哈市“争创文明城市”的理念已深入民心,但还有部分市民对争创文明城市知之甚少,甚至摆出“没有必要”、“无所谓”的态度。争创文明城市必须形成全民创建的浓厚氛围,特别是新市民的创建意识有待提高,要让他们知晓、认识、参与。只有全民达成共识,从自身做起,全心全意支持创建工作,才能使这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
城市环境:要建设更要全体市民共同维护
近年来,哈市将建设“适宜创业、适宜人居、适宜人的全面发展”现代文明城市作为总体发展目标,积极营造优美舒适的宜居环境。但与全国文明城市的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尤其是在城市设施建设与维护方面。通过实地考察可见看出,哈市“不符合”考察标准的八个方面内容中,有五个方面是关于城市设施建设与维护方面的问题。它们分别是:公共设施维护、无障碍设施、道路名称与主干道设施、街巷基础设施、主要大街和重点区面貌。由此可见,城市环境建设任重而道远。
市民素质:摒弃陋习注重细节都做文明人
随着公民文明素质的提高,文明细节得到多数人重视。但在现实生活中,忽视文明“细节”的现象仍然存在。通过实地考察反映出,近些年,虽然城市环境不断改善,但市民乱穿马路、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现象仍屡禁不止,公共设施屡遭破坏。建设文明城市,从根本上说是要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也就是人人都做文明人。大的方面有法律制度约束,容易引起注意,但有些细节因为没有细化的规范约束就很容易被忽视。然而,解决这些细节问题却是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