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解读90后大学新生:依赖父母 张扬个性 无忧无虑
2008-09-10 13:17:44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刘旭 刘钢 张大巍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10日讯 6日、7日、8日三天,哈尔滨市众多高校迎来了熙熙攘攘报到的新生、忙忙碌碌的父母,行驶在街道、校园里的“送子车”,似乎让这个城市一下子“拥挤”起来。作为90后第一代新生,数万名2008级大一新生在无数关注的目光中,在骄傲与自我个性张扬中迎来了自己开学的日子。

  90后相比80后,是更受关注的一代,他们几乎是在无忧无虑、几辈亲人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他们也是时刻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实实在在享受到改革开放成果的一代。而此时,他们即将脱离开父母、家庭的关爱和庇护,走上独立的大学生活,迈出开创属于自己世界的第一步。连续几天,记者走进哈尔滨市几所高校,一同感受90后新生入学的场景,在喧闹、喜悦、期盼与困惑中,试图寻找到其中耐人寻味的东西。

  90后大一新生,从走入大学开始,就将开始独立的生活,而4年后,他们将走向社会,面对近乎残酷的竞争。自强、独立的性格,才是他们生存之本,可是在他们走进校园的第一天,人们看到的他们,依然“惯性”地依赖着父母,甚至祖辈。

  记者在黑大、哈理工、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等学校几乎看到了同样壮观的场景:几乎每个前来报到的90后大一新生身旁或身后,都跟着父母,有的连爷爷、奶奶都一起来。一个孩子来报到,全家上阵,孩子的父母手里都拿着重重的行李,大到被褥、暖瓶,小到牙刷、纸巾……琳琅满目,一应俱全。

  记者在东北林业大学看到,一对父母显然是刚下火车,手里拎着重重的行李,已是满脸疲惫,可是依然事事抢在孩子前面,“上哪儿报到,怎样交钱,宿舍怎样走”……不停地问,不停地忙碌着。家长后面的孩子倒是甩手掌柜,一脸轻松。


 

  记者问一位家长:“怎么不让孩子拿东西,看你累得已经满头是汗了。”他回答:“孩子考大学时累坏了,如今上了大学,他就该轻松一下。其实,家里的爷爷、奶奶都要跟来呢。我们全家就希望能帮孩子多分担点……”

  而父母所做的这一切,对于在场孩子看来,已经是再熟悉不过的场景。享受父母的照顾,习惯于父母的无私付出,或者是90后所特有的“惯性”。

  追求个性的一代

  “即便不是同学、老师眼中的明星,我也是父母眼中最棒的”,90后一代特立独行,追求自我,张扬个性,这一切,都已成为他们最鲜明的特点,他们用个性张扬自己,他们对自我的认可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代。

  在迎新现场,90后新生追求个性、时尚,从他们的穿着上最能体现出来,短裙、高跟鞋、紧身裤,比比皆是。面对镜头,露出自己最灿烂、最美丽的笑容也是他们的特点。黑大一位大三负责迎新的同学告诉记者,90后比起他们刚来学校时,更加时尚,也更有个性和自信。

  即便不是同学老师眼中的明星,我也是父母眼中最棒的,这是90后新生在网上贴吧里的一句话。记者在哈理工迎新现场看到,虽说是新生,但是跟前辈师哥师姐交流中他们几乎没有障碍,显得自信、从容。一位从山东来报到的小伙子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在大多是前呼后拥的新生中,这位一个人、一个包的小伙子显得很特殊。他告诉记者,一开始父母非要送他,是他坚决不让送。他说,他从高中开始就和同学们结伴出去游玩,后来干脆自己一个人自助游,已经去过很多地方。“别的同学都是父母送,所以,我就要自己一个人,要的就是这种不同。”

  一个人、一个包,追求的就是与众不同,这就是90后,追求个性的一代。

  有车一族走入校园

  当汽车开始脱离炫耀与奢侈品等代名词的同时,它也随着90后这一代在不经意间走进大学生活里。而物质载体的变迁必会带来观念和行为的不同。

  记者从多所大学了解到,新生入学令校方头疼的一件事是校园一下子来了这么多汽车,这么些车不知该往哪停。

  其实头疼的不止学校,还有交警们,来送孩子的车太多了,一连两天,学府路、松北区商大门前,汽车排起了长龙,新修成的宽大马路,一度交通堵塞了。

  当记者和几位常年招新的老师,说起今年变化时,他们不约而同地告诉记者,今年来送新生的车增加太快了,停车场几乎都停不下了。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就在两年前,大一新生用车来送,还被认为是一种炫耀和铺张,可是现在用车来送新生大家已经习惯,估计汽车大规模走进校园真的要从今年开始了。在美国电影校园迎新场景中,往往是一辆辆各种型号的汽车排起长龙,如今这种场景已经在哈市上演。


 

  现场一位大一新生正在指挥父亲倒车,他告诉记者,这辆大众越野车已经是家里的第三辆汽车了,自己从小几乎是在汽车的陪伴下长大的。作为考上大学的奖励,父亲给他买了一辆汽车。

  他告诉记者,非常希望自己能开着车上大学,因为这能使自己脚下的路大大延伸。

  享受生活追求幸福

  关注所就读的学校及专业,也同样关注就读的城市所能提供给自己的“幸福指数”,90后追求前途和享受生活,一样都不能少。

  在哈理工、黑大、哈医大等高校迎新现场,同学们谈论最多的除了即将开始大学生活外,还有就是他们身边的正在修建的哈市地铁了。一位母亲对刚走进大学校园的孩子说,“在你上大学期间,哈市地铁将会建成,坐地铁出行,这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啊。”

  很多新生兴奋地告诉记者,等一切安排好,他们会在第一时间上网找有关哈市地铁的资料,多了解一些关于哈市地铁的事情。以往只能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才能坐上地铁,如今他们也即将坐上地铁,他们为能到哈市上大学而感到自豪,无疑,地铁成为90后新生来哈找到的第一个幸福感。

  不只是这些,记者发现90后大一新生在关注所就读的学校及专业的同时,也同样关注他们就读的这座城市:关注那里的景色、那里的小吃,那里的消费,那里的风情。是的,对于90后新生来讲,他们不只是充满幸福感的一代,也是时刻在寻找幸福的一代,追求前途和享受生活,一样都不能少。

  入学伊始考虑未来

  很多教育专家认为90后是目标最明确的一代:上大学,我要学什么;毕业后,我要干什么。90后是享受到我国改革开放成果最深刻的一代,他们也最知道在得到前,必须先要付出。

  在迎新现场,令很多师哥、师姐没想到的是,刚入学的师弟师妹们会问如此“高深”的问题。

  记者在很多高校的迎新现场看到,对于到哪里交学费、取饭卡,很多同学显得不是很关心,因为那些不是交给父母,就是早已通过网络知道,不需再问,他们更多的是关心如何发展,如何实现自己下一个目标。例如,怎样才能加入学校的创业团队、什么时间可以参加实习。

  目标明确,应该是90后新生比较突出的一个特点,对此,黑龙江大学邓老师表示,90后新生进入大学不再盲目,大都有很清晰的目标,即:我要达到什么的目的,我需要做什么。

  相比80后,90后更加清楚地知道什么是扩招,自己将面临怎样的就业环境。所以他们很多人从一开始上大学,就已经为自己将来就业或者深造蓄积力量。


 

  网络生活息息相关

  90后大学生是伴随着网络长大的一代。他们从网络上获取知识和信息,利用网络与人交流。可以说,网络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

  “高考结束后,我就在网上搜集学校的相关信息,在BBS里认识了不少本专业的师哥师姐,告诉了我很多有用的信息,我现在连教哪科的老师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爱好都知道。”一位新生这样说。

  记者在哈市几所高校的BBS上看到,很多新生纷纷在网上留言,或是寻找相同专业的新朋友,或是向师哥师姐请教问题,记者看到,新生的提问五花八门:某科老师多大岁数,男的还是女的,考试好不好过……新生发帖后,许多高年级的学生都会“义务”地进行免费咨询。还有的同学在入学前,就通过师哥师姐建立的QQ群约好一起到学校报到,争取分在同一个寝室。

  相比父辈,90后无疑是丰盈中长大———物质的丰盈,爱的丰盈,信息的丰盈,选择点的丰盈。然而,他们在享受这些丰盈时,也要面对丰盈所带来的另一面。

  采访中,黑龙江大学资深心理专家许素萍教授及一些教师和学生们都对90后给予了总结———

  他们生活环境优越,但是亲情观相对淡薄。因为对他们来说一切来得太容易。在家里,他们大多是独立特性的“小主人”。

  他们喜欢从网络上获取知识和信息,甚至人际沟通。但是他们相对缺乏与人实际交流的能力。

  他们对自身的尊严和权利意识有更高的诉求,但是正因为此,有时,他们也更加苛求。

  他们习惯于被关爱,而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摆脱掉多余的关爱,确切地说,是摆脱由爱带来的束缚。

  他们喜欢讨论,热衷于独立思考,但也不轻易放弃自我主张。

  他们富有激情追逐成功,但又缺少一些耐性,适应环境的能力相对欠缺,他们在软性的、非智力性因素方面的能力需要加强,他们更加需要磨炼。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