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阿什河:上游清清鱼翔浅底 下游浑浊垃圾遍滩
2008-09-10 14:05:48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谭立顺 张同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上游清澈:一条大河波浪宽

                                   

  阿什河边观察

  清水源埋葬皇室贵胄

  东北网9月10日讯 8时多,雨停了。记者一行下车沿平缓的河岸往山里走,水越来越清,山也越来越绿。一位放牛的老汉告诉记者,阿什河的水流到这里,一道上已经接纳了横头山、老母顶子、松峰山的山泉水,是名副其实的山泉河。“都说阿什河的源头之水始自横头山上的一棵老龙树,老母顶子则埋着金兀术的老娘,松峰山上还留有金朝皇帝与道士下棋的棋盘。”似乎只是民间的传说,但桩桩却又有据可查,记者曾踏访过这三座山,的确发现过不少历史遗迹。老母顶子也就是史书中的胡凯山,据《金史·欢都传》载为合陵之地,也就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初葬之地,金肇兴之地的龙脉之所。老母顶子山上至今还留有大量的石龟、石人和墓穴,而顺着老母顶子往下的一段山谷,被民间叫做“王子沟”,老百姓笃信其中埋葬着金王朝的许多皇室贵胄。

  龙脉流出的山泉水清凉而润泽,生息着数不尽的花泥鳅,这种泥鳅肉质细腻鲜滑,也是远近闻名的美味。在一处突起的河岸旁,记者用塑料瓶灌了小半瓶水,看到透明的水中清楚可见小鱼。河滩上有几匹马和几头牛,时不时地低头啃食着水草。

  供珠之蚌退居河谷地

  上车,记者沿着透亮的阿什河往下游走。河水穿山越岭,越流越宽,但就在流过哈牡高速公路后,水却不再是清澈见底了。随着沿河村落的增多,滩涂占荒地的增多,生活污水和农田灌溉水也弄浑了阿什河。不过这种影响显然并没有危及生态,记者几度下车走近河畔,看到两岸依然是生机盎然的景象:水草丰茂,水中的鱼儿也不时吐着泡泡儿。接近一处山谷时,滩涂地上更是出现了一片片蚌壳,淤泥里不少活河蚌还露出了宽宽的壳口。“阿什河流出山区后,就很难再找到巴掌大的河蚌了,过了阿城区也根本就没有这东西了。”一位进山采山货儿的大娘告诉记者,不要小看阿什河的河蚌,十几年前,村民们还有在河蚌壳里找到珍珠的呢。“我们这里用蚌肉喂鸭子,城里人用蚌肉炒菜吃,看出区别了吗?”

  阿什河里产珍珠,这仿佛是个天方夜谭,然而让人不能不信服的是,史料清楚地记载着就在清朝时,阿什河的入江口还是贡品“东珠”的采集地。“太干净的水里不长蚌,太脏的水里也不长蚌,河蚌长在河泥中,这一带的河泥适合河蚌生长,所以也就特别多。”小小的河蚌透露出生态信息:阿什河的污染逼近了上源,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这个生存力极强的物种也“搬家”200多公里,从下游的河口一步步退居到上源的河谷地,也失去产珠的功能。


   谷口大湿地一望无际

  沿着盘山公路前行半个小时,透过浓密的灌木林,记者发现就在进入西泉眼水库的一个谷口前,竟有着一处一望无际的大湿地。下车,记者穿过树林,站在野草丛生的坡顶兴奋地观望起来。这片湿地面积在十几平方公里以上,均匀地覆盖着近两米高的植物,阿什河及其数条河汊就穿行其中。踩着松软的滩涂,记者拨开一丛丛叫不出名的高大植被往湿地中走,蜻蜓、蝴蝶等昆虫和羽毛翠绿的小鸟,不时从身边飞过。再走过泥泞地,记者来到了阿什河一条几米宽的河汊前,一条超过半尺长的白鲢鱼就漂到了眼前,刚刚发出几声感叹,不远处一条超过尺长的白鲢鱼又漂了过来。这是两条死鱼,记者用木棍挑起观察,发现它们的鳃都掀折着,眼球也胀了出来,显然是从挂网上挣脱,又由于不能呼吸而死。记者了解到,不但附近一些村民到这里来私捕,一些从哈市市区来玩的市民也经常在河汊私自设网。

  水库施工建设水源地

  继续行车往前走,就进入到了西泉眼水库。在库区广阔的水面之上,如今已见不到如织的游艇和快艇,库边的水上餐厅也已经荒废。道路上不断有施工的车辆通过,两侧树林中往年常见的养蜂人、采果摘蘑的村民,也都失去了踪影。“这里正在进行水源地工程建设,以后对水体和环境有破坏影响的行为,都会被取缔。”有施工人员这样介绍。记者从哈市水务部门了解到,按照国家对城市供水水源地保护的要求,哈市已经启动了西泉眼水库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工程,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20家企业单位和商服建筑物,将在10月1日前被拆除;二级保护区内建设日处理污水量5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站一处,污水也将由车辆运输至坝下二级保护区以外排放。 

  记者走上西泉眼水库的坝区,看到工人们正在忙碌着对拦河坝进行加固施工。在几十米落差下的闸外河道边,聚集着不少钓鱼的人。一位中年钓鱼者告诉记者,从西泉眼闸这段河道往下开始,阿什河的污染越来越严重。“由于库区经常放水,一些鱼也被冲了下来,靠近库区这段污染也较少,我们在这里钓起尺把长的鲢子和鲤子是常事。从这里钓到的鱼,相比在下游钓到的鱼也更好吃,没有任何怪味,吃了也不怕生病。”

  阿什河上游仍是“黄金河”

  驱车驶出库区,停在盘山道的一处高点,记者看到对岸林地建起了色彩艳丽的度假村,沿河而居的村屯也多了起来。此时记者已经接近了阿城区的城区,河水散发着清新的味道。11时30分,记者来到阿城区阿什河大桥,坐在河边钓鱼的阿城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过了前面的拦河坝,就不会再有鱼了。”

  三十年前记者曾在阿什河城区段度过了快乐的童年,上游一行也勾起了记者对往昔的回忆,阿什河作为一条曾经养育过古代女真文明和现代阿城文化的“黄金河”,曾给多少逐河而居的人们留下美好的记忆!


排污口排出的红色污水。

河岸垃圾遍地。

  “阿什河怎么成了这个样儿,这还叫河吗?”从阿城城区开始,记者的心情开始沉重。生活垃圾就堆放在河岸上,飘散的垃圾随时就会落入河中,垃圾也会随着雨水流到河中,进入阿城城区,大小工厂的工业废水也在肆无忌惮地将阿什河的水色、水质改变。

  一道闸门:里里外外两重天

  在原阿城糖厂厂区外的阿什河大坝上,记者还想着钓鱼者的话语,仅隔了区区50多米,那面的河水中就没有鱼了?记者不相信,而且记者远眺发现,距离那座拦河坝几米的地方还有一个“扳鱼架”呢!

  记者向下游进发,走了50多米远,就发现了那一道拦河坝,河水从这里划分了颜色。而记者先前发现的“扳鱼架”在拦河坝的上游,上面的来水是清澈的,即便有浑浊的时候,也是夹杂了黑土和泥沙的颜色,那是一种较为正常的河水颜色,人们能够闻到的也是一种清新的,稍稍带有一点腥味的河水气味,而过了这道拦河坝,记者就开始闻到一股刺激性的气味,越往前走,气味就越浓,仅仅过了拦河坝不到20米,记者就差一点被浓浓的臭味熏倒。

  在拦河坝的下游仅十几米的地方,记者注意到,阿什河中的水有些变黑,但并没有夹杂垃圾。而在踏查过程中,记者发现距离拦河坝不到10米的地方,有一个巨大的排污管正在向阿什河排放红色的废水,红色的废水直接流入阿什河,向下游200余米的阿什河大桥汇集,在排污管的上方堤坝上,还有一个巨大的砖制的排污井,井中的水都是红色的,在哗哗地流淌,都通过下方的排污口排入阿什河中。

  追根寻源:红色废水由哪来?

  看着这些红色的废水哗哗地流入阿什河,闻着空气中恶臭的气味,记者开始了追踪:这些红色废水是从哪来的?

  接近13时,站在阿什河大坝上,记者又发现一个排污井,井中也是流淌着红色废水,而在不远处则是一个巨大的方形池子,有半米多深,长约30多米,宽约十几米,里面是干干的炉灰渣子。记者向一位路过的穿着工装的男子询问后证实,这是原阿城糖厂排污用的沉淀池,里面的炭是用来过滤工业废水用的。其工艺流程是先将工业废水汇集到管线中,然后排放到这个池子中,经过滤后再排入排污井,最后通过管线排放到阿什河中。

  在原阿城糖厂的沉淀池和排污井旁,记者发现了两行红色泥印,经仔细辨认,这是一辆机动车留下的车辙,车辙的红色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家企业的工业废水是红色的,它的生产废渣也是红色的,那么这个车辙印就是从工厂内拉废渣的机动车留下的痕迹。

  于是,记者沿着地面留下的红色泥印开始追踪,一直追踪到原阿城糖厂厂区内的一家合资企业门前。在阿城糖厂破产之后,其厂区闲置了一段时间,后来卖给某味精厂,但也未经营多长时间便关门了。再其后,偌大的阿城糖厂厂区内,已经被分割成了几块:既有合资企业,也有民办小厂,而其中最大的一家是哈尔滨马利酵母有限公司。后来据记者查阅得知,哈尔滨市马利酵母有限公司是一家中澳合资企业,生产即发型高活性干酵母、鲜酵母和食品添加剂等产品,其厂房用地占据了原阿城糖厂的主要生产厂房,其登记的排污口就是记者见到的糖厂南门外总排污口。2007年5月12日,国家环保总局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该公司污水直接外排,COD浓度超标23.8倍,而被国家环保总局挂牌督办。

  当记者说明来意,该公司的门卫联系了一名王姓女士接待记者。这位王姓女士问明记者的来意后表示,她是在办公室工作的,负责人事工作,对于生产、排污并不知情。记者问,马利酵母有限公司是不是有专门的负责环保的部门?王女士的回答是应该有。当记者表示要联系到该企业的生产部负责人时,王女士用电话打通了一位同事的电话,说明了情况,不到一分钟即告知记者生产部经理休假,联系不上。在记者的要求下,王女士将生产部的一个电话留给了记者。


 

  庙台沟前:一汪白水注大河

  在香坊区成高子镇往东方红老桥方向去时,行程被挡住了,这里正在修路,老道已被封闭。记者下车前行半个小时后,来到了一条被居民称为庙台沟的阿什河支流。这里垃圾遍地,臭气熏天,让人感到恐惧的是,庙台沟还呈现出了一种病态的黄白色。一个放羊的村民告诉记者,村里开设着豆腐坊、屠宰场和其他一些小作坊,脏水都是从这些地方流出来的。站在东方红老桥上,记者看到此处的阿什河河水已近干枯,河床上也并不干净,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随处可见。

  阿什河在市区流经联胜桥时,又变成了大河,水面有十余米宽,水量也较大,可是水的颜色和状态却非常怪异,上面一层是透明的,而下面则翻腾着黄流。从成高子镇回到市区,又绕行到先锋路,来到阿什河大桥边,记者看到水面已经不是“鸡尾酒”的样子,但却呈现出黑黄色。有知情者告诉记者,有“鸡尾酒”色的水面,说明有人在岸边挖沙洗沙,现在水面黑黄则说明有企业在往河水里排污。“在桥前不远处就有一个企业的排污管,黑水就从那里往外冒,岸边属于行洪滩地的位置,现在有不少建厂房的,但哪家也没有污水净化系统,就连简单的氧化池也没有。”

  城区河段:两臭水沟沿途汇入

  14时许,记者离开马利酵母有限公司,在阿城城区内走访了两条将水排入阿什河的河沟,一条在原阿城糖厂厂区上游、一条在阿城糖厂厂区的下游,两条臭水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两岸垃圾遍布,河内水色黑黑。

  “都是街里出来的,除了垃圾就是垃圾。”在河边钓鱼的王先生如是说。沿着其中的一条臭水沟向上前行,来到阿城市第六中学门口,在这里记者闻到一股腥臭的气味,走上学校门前的金城桥,桥下的景象更是惨不忍睹:十几米宽的河道上河水“瘦”得只剩一米多宽,河水浑浊,呈灰绿色,成堆的残土、生活垃圾被倾倒在护堤上,从河堤上一直延至河床底。

  在学校周围,记者还发现附近几百米范围内共分布着4家废品收购站和1家蔬菜批发市场。这些场所产生的垃圾都被扔到河里。

  黄山脚下:垃圾山污染河水

  15时许,记者驱车赶到先锋路至哈同公路的出口,在阿什河大桥东侧团结镇黄家崴子屯,记者见到,一条堆积大量垃圾、散发恶臭气味的水沟源源不断地将黑水注入阿什河。黑颜色的水将阿什河河面冲出了一道明显的分界线,阿什河河水显得黄一些,而靠近沟子一侧的水面则是黑色。

  在这条臭水沟的上游,黄家崴子屯设有一处垃圾场,里面堆满了生活垃圾,散发着恶臭的气味,面积超过了1万平方米。

  再沿这条臭水沟向上走,在团结镇百菜村内,记者发现这条沟已经成为一个深达四五米、宽约十多米的排污河了,桥下、沟边都是垃圾,河水仍旧是浓浓的黑色,仍旧散发着恶臭。

  东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马永胜教授告诉记者,垃圾场是导致阿什河严重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每当下雨的时候,垃圾堆的渗出液就会流进阿什河,这些垃圾渗出液与毒药无异。记者一行沿着河岸往下游走,看到不少垃圾都被冲进了阿什河,它们浮在水面上,一些浅水岸边甚至被覆盖。“不少垃圾都顺水流进了松花江,这对沿江绿色走廊的建设已经构成严重威胁,然而,直到现在也并没有相关部门进行治理。”记者了解到,现松花江哈尔滨段14条支流中,拉林河、阿什河、呼兰河等6条排污严重超标,五年前阿什河未经处理的污水排放量就已经超过了每年210吨。


 

  专家出招:下游清污应“争上游”

                                     

西泉眼水库内的游船。

 

  由平山、西泉眼水库、阿城市区、成高子镇和民主乡一路走来,记者一行在源头和上游看到清澈见底的阿什河,感到兴奋和幸福;到了阿城城区、香坊城区和道外城区河段,看到污水满眼、恶臭弥散,心情又变得十分沉重和愤怒。自古以来,阿什河养育了两岸人民,生生不息,但是到了今天,曾经美丽的阿什河已经变得容颜憔悴、身心疲惫。如何才能整治好阿什河,有关专家出招,下游清污应“争上游”。

  几年前,东北农业大学的博士生导师马永胜教授,就曾带领学生对阿什河的生态环境进行了调查,并研究出了一套改善方案。马教授说,解决阿什河工业和生活污水污染问题,政府在进行标准化管理和科学布局调整的同时,还应在建立和完善处理厂上下工夫,污水处理厂够用了,河流的负荷也就减轻了。这里恢复建设湿地就尤显重要,沿河湿地可以增加河流的自清自净能力,把一些无法集中处理的污染通过环保的小环境消化掉。河畔的垃圾场必须搬家或进行深埋处理,因为垃圾渗出液严重危害了阿什河的生态。

  记者在阿什河河畔看到,两岸遍布着多个巨大的沙山和大大小小的深坑,很多深坑甚至已经形成了池塘。记者从哈市水务局了解到,哈市已经对阿什河非法采沙问题治理了三年多,现在敢于顶风上的非法采沙者已经非常少见。非法采沙者被处理了,然而他们却没有按照管理部门的要求,将沙山进行回填。巨大的沙山不但影响了阿什河两岸植被恢复,也形成了一处处沙源。整治阿什河是一项综合工程,应让更多负有责任的部门履行管理责任,产生综合效应。该把沙山回填入坑的就强制回填,如果深坑或沙山已经形成了景观,可以考虑适当保存,但维护措施必须到位。

  站在阿什河大桥上,或站在工农兵桥上往上下游望去,都可以看到大面积的河滩地被占用:一些商家或早或晚地出现在了河滩地上,用建筑垃圾把河滩地垫成了空地,圈成了厂区。在距离工农兵桥不远处,一片面积约200亩的河滩湿地灌木林,还在去年冬天被一家企业全部掩埋,如今已经成了荒地。记者了解到,阿什河在香坊、道外两区流程达30公里,沿河也形成一个巨大的绿色廊道,可近年这个廊道却越变越窄,不少滩涂地被开垦为耕地,不少草甸和林地也被占荒企业填埋。

  记者从哈市水政监察支队了解到,哈市已公布了阿什河景观绿化综合整治规划设想,范围北起松花江南至阿城界,河堤向外150米到200米范围均为重点整治规划区,邻近河岸的城市级道路围合区域为整治规划控制区。将在城市堤防段建设风景林,在郊区堤防段种植经济防护林,在农村堤防段种植自然生物群落。谁侵占了这些规划用地,将来都必须还回来。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责任编辑:路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