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区学子,鹤城就是你们的家齐大和齐医学院善待困难新生
![]() |
![]() |
![]() |
![]() |
一场大地震,毁掉了许多人的家园,却无法毁掉莘莘学子们求学的梦想。这些天来,齐齐哈尔大学和齐齐哈尔医学院敞开大门,迎来了一批灾区新大学生,并给他们带来家的温暖。
身带400元
也能读大学
“爸爸,你不用着急借钱了,入学手续已办完了,被褥、床垫及生活用品都是学校赠送的,还给100元钱打入饭卡内……” 8日上午,齐大四川籍新生李胜满怀愉快的心情,给父亲打着报平安的电话。
李胜家住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幸福乡一村,今年考入了齐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今年5月12日,一场大地震,李胜家里6间平房全部坍塌,所有农田被毁。9月4日,李胜欲乘火车赴齐,父亲只给了400元钱。李胜买火车票花去175.5元,路上买食品花去10余元。
9月6日下午到达齐大后,李胜只办理了一张校园手机卡,随后给父亲打电话,让父亲筹集3000元钱打在卡里。当天晚上,因为没有钱办理住宿手续,李胜只能寄宿在同学的寝室。
9月7日上午,还没有接到父亲寄来的钱,李胜就来到齐大入学“绿色通道”办理处办理了助学贷款。李胜随后来到齐大学生资助科和学生工作处,王刚处长热情地接待了李胜。询问李胜家里的情况后,王刚处长马上找来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的老师,嘱咐:“不管带没带钱,先入学,再帮助解决其他困难。”王刚处长还打电话让总务处赠送李胜一套寝室床上用品及生活用品。王刚处长又拿出100元钱,让李胜把钱打入饭卡内。
李胜到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报到处,大三学生给李胜买来盒饭、矿泉水、西瓜。用餐时,一些大三学生对李胜说:“有困难找我们!”下午,齐大智能饮水科经理付旭平得知情况后,向李胜赠送了50元钱的饮水卡。
第一顿饭
吃手拉面
9月6日下午3时,就读于机械工程学院的于勇飞,刚刚办理完入学手续,兴奋的脸上没有一丝疲惫的神态。
于勇飞家住在绵阳市盐亭县福安村。地震后,为了维持生计,本应在家务农的父母远赴深圳打工。“房子不能住了,瘫痪的奶奶被接到姑姑家照顾,我出来上学后,家里就没有人了!”于勇飞透露。
“填报志愿的时候,我只报了齐齐哈尔大学,其余全都没有填报。”于勇飞没有见过火车,就是这个从未出过远门的小伙子,竟然只身一人来到了齐市。
“齐市真美,学校环境也好,我的贫困学生‘绿色通道’办理得十分顺利,真是没白跑这么远。”旅途的劳顿没给这个四川小伙子带来一点影响。由于地震带来的灾害,于勇飞出发前仅带了2000多元生活费。“这些钱还是我父母东拼西凑借来的。如果没有‘绿色通道’,我可能就失去这次求学机会了。”于勇飞的寝室同学来自天南海北,有内蒙古的,有贵州的,有上海的。当同学们得知于勇飞来自地震灾区时,立刻把他围了起来,上海同学的父母也对他问寒问暖,“我一句上海话也没听懂,只能对着他们傻笑。”
于勇飞来齐市的第一顿饭是吃手拉面。他看到咸菜里面的泡椒后乐了,原来东北也有他家乡的辣子!“没想到,我刚吃了一口,差点吐了出来,这里的泡菜怎么是甜的啊。”接下来,于勇飞准备用一到两个月的时间,适应一下大学生活,至于以后的打算,对他来说还有些遥远。不过,这个寒假,于勇飞打算在他的第二故乡——齐市度过了。
据齐大学生资助科老师李静介绍,到目前已接待灾区新生在“绿色通道”办理助学贷款有10名。开学后,齐大将对灾区新生进行调查摸底,从心理和物资上予以照顾,帮助他们找到勤工俭学的岗位,让灾区的新生顺利完成学业。
到校感觉
像回家
8月31日至9月1日,齐齐哈尔医学院迎来大批新生入学,让灾区新生踏进校园就有到家的感觉,在全校师生中形成共识。
来自四川省礼县的罗登琪同学说,大地震中家中房子严重损毁,家里什么都没有了,拿着困难证明来到医学院,没想到仅半个小时就办理了入学手续,暂免5000元学费,入学后,学校统一给办理国家助学贷款。齐医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四川灾区的新生接待工作,为学生家长提供了临时住所,给新生开辟了入学手续的绿色通道,并派专人引领灾区同学办理入学的手续,还优先为灾区新生办理助学贷款。共有来自四川灾区的新生有7名,高高兴兴地走进了齐医学院的校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