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体育
搜 索
哈尔滨体育专家帮你看残奥会 揭残疾人运动分级奥妙
2008-09-14 16:08:31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王萌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庄茂花

  东北网9月14日讯 “今年的残奥会实在是太精彩了,看过了奥运会再看残奥会一点都不觉得乏味,反而觉得残奥会更加激动人心,看我这手心里都是汗。”11日,哈尔滨体育学院体育系副教授庄茂花正在电视机前面观看比赛,她兴奋地对记者说。

  “今年残奥会比赛真精彩”几乎是记者采访到的几位残疾人运动专家的一致说法。中残协国家级医学分级师周振熙说:“奥运会是健全人的体育盛会,残奥会是残疾人的体育盛会,两者从运动技巧、体育精神上都不分上下,而残疾人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坚强毅力是正常人无法想像的,关键是你要会看,想从比赛中读出更多的东西,就要更了解残疾人比赛的规则,更了解残疾人比赛的运动规律。”

  比赛最初是为康复

  周振熙本身是一位康复科医生,在省民政慈善医院工作,他和同事李刚是省内仅有的两位中残协国家级医学分级师。从四五年前他们就开始为国内各种大型的残疾人运动会服务。

  周振熙说:“正常人的体育比赛是耐力和体力的对抗,而残疾人比赛则是体育精神的体现,代表了人类平等共享、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望,正常人运动有明确的目的性,为了增强体质、保持健康的状态,残疾人参加运动也有明确的目的性——激发残疾人的潜能,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据介绍,最早在残疾人中开展体育运动是1948年,举办比赛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残疾人的功能恢复。当时,二战刚刚结束,许多军人因战争导致各种各样的残疾,为了改善他们的身体功能状况,克服心理障碍,英国著名的脊髓损伤专家L·Guttman在英国伦敦附近的斯托克·曼德维尔首次组织了轮椅运动比赛。

  在残疾人比赛设立的初期,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残疾人投身到残疾人的运动当中。这个人是美国的盲人查理,他为了抢救一名战友而不幸双目失明,失明后,他决定从事一项完全崭新的运动——高尔夫球。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高尔夫球手叫做霍根。查理有一个梦想:就是不但要见到他,而且还要和他打一场高尔夫球。在好友的撮合下,他们见面了。一见面,查理很唐突地和霍根先生说了一句话:“霍根先生,你愿意与我赌输赢吗?”霍根先生回答到:“我不能与你打赌,这样做不公平。”“来吧!霍根先生,每个洞一千美元,如何?”查理回答到。霍根说:“不行,你双目失明,我如果这样做就显得非常不光彩了。”“先生,你是胆小鬼吗?”查理咄咄逼人。霍根没有办法,只好说:“好吧,不过我要先声明一下,我是绝不会让你的。查理,由你来定时间和地点吧。”接下来,查理说了一句足足振奋残障者半个世纪的话:“今天晚上10点在这个高尔夫球场。”因为当时这个高尔夫球场晚上没有灯光。

  周振熙说,确立了残疾人比赛后,像查理这样伟大的残疾人运动员层出不穷,像我国著名的残疾跳高运动员侯斌、游泳运动员何军权,还有本届残奥会上涌现出来的被称为“刀锋战士”奥斯卡·皮斯托瑞斯,他们都是运动明星,他们的努力改变了人们对于残疾人运动的看法,也就是“残疾人比赛不仅具有实用性,还有竞技性和观赏性。”


周振熙

李刚

  残疾人运动分级的奥妙

  李刚说,想真正了解残疾人比赛,就要先了解比赛的分级规则,否则肯定会一头雾水。

  对残疾人运动员进行医学和功能分级,是为了保证残疾人体育运动的公平性,将功能障碍程度相同或相近似的运动员分在同一个级别开展竞技。“这就好比是拳击比赛按体重分不同的量级一样,不同情况的运动员身体的灵活程度、功能和力量都是不同的,只能同一级别的运动员在一起比赛才具备观赏性。”李刚说。

  但残疾人运动员的分级要远比拳击比赛复杂得多。据介绍,早期的残疾人体育运动分级主要是以医学检测和评估为主,所以开始时称为医学分级。但随着残疾人体育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伤残所造成的运动功能障碍,在不同的项目中,其影响程度不尽相同,也就是说,不同的运动项目对其运动能力的要求不同,而且,在静态和运动中运动员的表现也不尽相同。为此,一些项目逐渐加大了运动中检测的力度,如游泳、乒乓球、篮球等,所以,后来将医学分级改称为医学和功能分级。

  据李刚介绍,整个分级过程通常包括:医学检测、相关运动功能能力的测试和赛场观察三个部分。李刚说:“残疾人比赛分级特别细,细到什么程度,不同部位的截肢规定不同的级别,同一部位的截肢也可能出现不同的级别,为什么,肌肉残存的程度不同,再以脊神经损伤的残疾人为例,尽管从医学上看可能伤残的程度是相同的,但作为残疾人运动分级有的能做出弯腰的动作,有的做不出来,那么他们的运动分级就不一样。”

  代码数字越小残疾程度越高

  据周振熙介绍,北京残奥会的比赛项目有20个大项,即射箭、田径、硬地滚球、自行车、马术、5人制足球、7人制足球、盲人门球、盲人柔道、举重、赛艇、帆船、射击、游泳、乒乓球、坐式排球、轮椅击剑、轮椅篮球、轮椅橄榄球和轮椅网球。根据残奥会规则,所有项目将根据运动员的残疾类别和残疾程度进行分级,共设471枚金牌,以保证体育的公平竞争和比赛安全。

  周振熙说:“一般情况下,在运动员进行比赛之前,现场解说员要先报出一串字母和数字,这就是残疾人比赛的医学分级代码,这组代码里,一般字母是代表运动项目,后面的数字则是代表残疾的程度。比如在比赛中,F代表田赛,T代表径赛,F11是指双眼无光感,或仅有光感,但在任何距离、任何方向均不能辨认手的形状的视力障碍运动员参加的田赛项目。”

  这是最简单的,多数的情况下残疾人比赛的分级都比较复杂,有时在一个层面分级的基础上还要进行亚分级。“分级的复杂性决定观众不可能将所有的代码都搞清楚,但观众可以记住一些分级的原则,比如代码中的数字级别一般是由低向高排列,级别最低数字越小说明残疾程度就越高。”

  “残疾人运动会的比赛项目是比照奥运会的项目设立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奥运会项目都能在残奥会中找到,有些危险性大的项目,比如体操和跳水在残奥会里是不设立的。还有并不是只要是残疾人运动员就能参加所有的运动项目,有些项目是专为某一类残疾人设立的,比如脑瘫足球,在所有的残奥会项目中,只有游泳是适合所有类别的残疾人参加的项目。”周振熙说。

  据周振熙介绍,残奥会对运动员分级工作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分级人员在赛前完成了残疾人运动员的分级后,对于那些不能完全确认的运动员还需进行赛场观察,对于不符合赛前所确定的级别的运动员,通过赛场观察后要进行及时修改,以便确定最符合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参赛级别。


 

冯洛坤

  平衡性和力量很重要

  那么观赏残疾人比赛与观赏健全人的比赛有哪些不同呢。

  省残疾人游泳队的教练冯洛坤认为,一般的健全人在看残疾人比赛的时候会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学习残疾人运动员的这种奋斗精神,在观赏比赛的过程中汲取残疾人运动员的那种精神力量,这时人们的欣赏还是停留在精神层面上,是对运动员的一种佩服;第二阶段,人们由佩服转向了惊讶和赞叹,由不相信到相信,原来残疾人运动也这样精彩,这时的观赏才真正回归到比赛本身,才能真正体会残疾人比赛的魅力。”

  9日,冯教练带着自己的七八个小队员出现在省农机学院的游泳馆,这些运动员都是我国残疾人运动的明日之星。看着这些运动员,冯教练眼神里流露出爱意,“你看看他们,在泳池里你能看出他们与健全人有什么不同吗?”

  冯教练说,观赏残疾人比赛其实与正常人比赛差不多,因为运动技巧都差不多,“比如蝶游,有些运动员上肢有残疾,不能有效划水,但是划水动作也要做出来。”

  “运动无非就是力与美,残疾人比赛是运动,也就蕴含着力与美。”冯教练说,“但是由于残疾人的身体条件,残疾人运动中一些特殊的技巧也是人们应该关注的。”

  首先是平衡能力。“正常人在运动中保证不摔倒不是太难的问题,但对残疾人就不同了,他们要在运动中保持平衡需要在训练中付出巨大的努力,这时观众应该给他们以掌声鼓励。”冯教练说,游泳比赛中残疾程度级别最高的比赛,参赛运动员在陆地上根本无法活动,而经过长期的训练,他们在泳池中能保持平衡。

  其次是力量美。冯教练说,残疾运动员的一个特点就是健全肢体的力量特别大,因为他们平时生活和运动都要靠健全肢体,许多下肢残疾的运动员上身肌肉特别发达,观赏他们的肌肉线条和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超人的力量也是一种享受。

  观赛要学会鼓掌

  “对于残疾运动员来说,参加比赛除了克服残疾躯体带来的不便之外,还要克服心理障碍。”哈尔滨体育学院体育系副教授庄茂花特意强调说。

  据介绍,一些残疾运动员,比如脑瘫运动员,先天的肌肉类型就是特别容易紧张,他们承受的心理压力是加倍的。

  庄教授说,了解了残疾人运动的一些规律后,“我们在观看比赛时就要注意,特别是在现场,给运动员鼓励,还不能给他们带来特别大的压力。”一般情况下,观看肢残运动员的比赛时,要给予热烈的掌声,以帮助他们克服羞怯的心理。在观看盲人运动员比赛时,则要安静,因为盲人运动员是靠声音引导的,在比赛结束后再鼓掌。而对于脑瘫运动员则不要过于激烈鼓掌,避免运动员由于兴奋而肌肉紧张,动作做不到位。

  庄茂花是刚刚在北京残奥会上获得两块金牌的运动员吴晴的启蒙教练。她告诉记者,吴晴的比赛动作就有些僵硬,可见残疾运动员承受的心理压力有多大。

  李刚说:“我国是残奥会金牌大户,近些年屡次获得金牌总数第一,同时,我国也是残疾人的体育大国,据相关统计,全国有残疾人约七千万人,三分之一在从事体育锻炼,可以说,从比率上看,残疾人参与锻炼的人数应该高于健全人,这一点也是我们应该注意的。”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邵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