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15日讯 题:边陲崛起的和谐乡村——记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东宁县大城子村
记者 高长利
![]() |
大城子村村内主路全部实现硬化 |
自来水入户率85%,安全饮用水率100%,住房砖瓦化率99%,电话、数字电视入户率85%,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9%……对于位于边陲的东宁县大城子村来说,枯燥的数字背后凝聚了村民太多的辛劳和汗水。
大城子村距东宁县城3公里,有农业人口2128人。200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仅2000元,致富奔小康一直是村民的“梦想”。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大城子村被列为省级示范村,从此迈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倏忽几载,大城子村旧貌换新颜。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606万元,人均纯收入8860元,创下历史新高。每百户农民中有摩托车70辆,四轮车90台,手机115部。“省级文明村”、“市级康居新村”、“牡丹江市十佳魅力乡村”……村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荣誉“拿”了一个又一个,15项殊荣见证了大城子村的发展变迁。如今的大城子村已经成为经济繁荣、百姓富裕、和谐文明的县级新农村建设标杆村。
发展富民产业,实现强村富民,打造和谐基础
为了让村民富起来,大城子村立足村情,将地栽木耳和对俄劳务输出作为主导产业扶持,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村富民的新路。2007年,两项产业人均收入达到6645元,占总收入的75%。
![]() |
大城子村的公共厕所 |
为做大做强黑木耳产业,大城子村采取“做给农民看、教给农民学、带领农民干、帮助农民销”的方式引导农民栽种木耳。2004年,投资85万元建成了占地面积为24公顷、可摆放300万菌袋的无公害黑木耳示范区,园区内选用优质品种,采用小孔栽培等高产技术。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这个全县最大的黑木耳生产示范区,规模效益持续攀升,科技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2007年,全村发展地栽木耳1200万袋,人均增收4000元。今年全村发展到1600万袋,成为“牡丹江市黑木耳产业一品村”,大城子村还被中国食用菌协会定为“全国小蘑菇示范村”。
大城子村发挥临近对俄口岸的优势,鼓励富余劳动力走出去创业。目前,全村进入边境贸易、餐饮服务、物流园区的务工者500多人,提高了村民的非农收入水平。今年全村劳务经济总收入可达1800万元。
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环境质量,建设和谐家园
近年来,大城子村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积极推进生态家园建设。在资金投入上,采取政府投一点、帮扶单位投一点、村集体投一点、村民筹一点的机制,加快建设步伐。从2004年至今,大城子村投资398万元,完成砂石路面10000延长米,修水泥路面3160延长米,村内主路全部实现硬化;修钢筋水泥桥梁5座,安装了景观水车,修复古城遗址,修建街心公园,设置凉亭、秋千、安装路灯,修建了护城河堤,栽种绿化花木7万株、铺设草坪5000平方米;积极推行“一池三改”,新建沼气56座、标准化厕所200座,村民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提高。
为增强村民环保意识,大城子村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同村民签订包绿化、包清洁、包监督的“门前三包”责任制。村民院前放置垃圾箱,实行定点倾倒,鸡鸭鹅狗全部圈养。为提升村屯环境质量,村里投资13万元购置了垃圾运输专用车,新建垃圾填埋场,通过公开招标方式成立卫生清扫环卫队,对全村实行分区负责全天清扫。同时,通过公开竞标的方式将村内浴池、卫生所、餐饮部发包,所得收入用于村屯环境管理。
![]() |
大城子村修建的护城河堤 |
培养新型农民,倡导文明新风,营造和谐氛围
为培育新型农民,大城子村开展了多渠道的科技知识、实用技术培训。村广播宣传各种实用技术,聘请专家为村民培训,每年组织科技示范户走出去学习,发挥“一帮一”“一带三”传帮带作用,让每个农民都掌握1—2门实用技术。每到农闲季节,村里都定期组织科普培训,消除村民“猫冬”、赌博等不良习气。
为倡导文明新风,大城子村每年都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通过农户自评、村民互评、村委会复评等程序,选树文明家庭。2007年,全村“十星级文明户”比率达到30%,“八星级文明户”达到了85%。通过举办黑木耳高产大王比赛,激发村民的生产热情。每名党员都与贫困户“结对子”,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目前,大城子村已形成互帮互助、敬老爱幼、邻里和睦、勤俭持家的良好风尚。
![]() |
东宁县大城子村村民休闲广场 |
加强阵地建设,丰富活动内涵,打造和谐村风
为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大城子村加大了“六位一体”活动场所建设。2004年修建了5000平方米的露天休闲广场,设置各种健身娱乐器械20多套;2007年装修了800平方米村两委办公室、党建综合活动室,新建了60平方米的科普信息培训中心、5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同时,新建了550平方米的卫生保健服务中心,使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在大力发展产业的同时,大城子村把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当做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村里每年都举办卡拉OK比赛以及村际间的联谊会,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从2004年开始,村里每年召开一次农民运动会,比赛多为与劳动有关的项目,受到村民的欢迎。村里成立了老年协会,购置了活动设施,定期开展活动。同时,村里还组建了全县第一支农民秧歌队,统一购置了服装、道具,在全县秧歌汇演中,多次获得第一名。这些活动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全村形成了健康向上的新风气。
![]() |
东宁县大城子村文化大院 |
大城子村将理顺村“两委”与村民的关系,作为巩固建设和谐村屯的根本。在村屯管理上,实行村务公开、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加强村民对全村工作的参与和监管。村内成立的组织,均由村民民主选举产生,民主自治程度极大提高,村民参政议政意识增强,全村各项工作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同时,村党支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该由村民大会决定的事情,坚持“一事一议”制度,由村民集体决定。农民的自主意识、参与意识、法制意识明显加强,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得到有效行使,村民对村级管理的满意度达到98%。全村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健全,无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