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哈尔滨"疯狂残土车"多挂外地牌照难以监控(图)
2008-09-18 12:06:49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汤文学 卢蕴波 杨锐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图片说明】无牌无照的“疯狂残土车”白天也招摇过市。

  东北网9月18日讯 依据2006年9月1日开始施行的《哈尔滨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规定,对建筑垃圾的排放、运输、消纳,工地的围挡、出入口硬化、车辆轮胎冲洗,残土车市场准入,以及违规的罚则,都有明确要求,可谓一目了然。但为何整治3年却收效甚微?记者采访了各相关管理部门。

  市交通局运管处货管科 残土车多挂外地牌照难监控

  市交通局运管处货管科科长万同成介绍,目前,我市土方运输市场中正在运营的大中型自卸翻斗车近3000辆,而我市市区范围内登记在册的自卸翻斗车仅有1360辆,其余约一半是挂外地牌照,或是套牌或无牌运营的车辆。这些自卸翻斗车大多以规模公司形式存在,每家最少四五辆,规模最大的公司拥有200辆左右。

  他介绍,在货运市场,本市残土车落外地牌照已成为“公开的秘密”。据运管部门调查,为吸引大型货车到当地落户,一些外省、外地市违反国家法规,对车辆实行一年只交纳8个月费用的“优惠政策”。以13吨荷载货车为例,少交4个月养路费用可节省开支10400元,运营管理费2000元,再加上哈尔滨本地车辆需要交的二环费1500元左右,总计达14000元左右。至于20吨的翻斗车,减免4个月费用更高达近两万元。减免费用是一笔“明账”,还有“暗账”,外地牌照车辆在哈尔滨闯红灯,即使被“电子交警”拍摄下来,往往因残土车没有后牌照、使用假牌照等原因,也不会受到罚款处理,这使一些开外地牌照车的大货司机肆无忌惮违反交通法规。

  万科长进一步分析其危害,外地牌照车费用低,助长了土方运输市场压低运价空间;普遍存在闯红灯、超高超重、超速行驶现象,管理部门对其难以监管;“大吨小标”逃避规费;车辆毁坏市政、交通设施后,对责任车辆追查赔偿难度极大。更严重的是,这使本地牌照车处处“吃亏”,处于竞争劣势,进而“如法炮制”外地牌照车的种种违法行为,使市场混乱局面雪上加霜。

  万同成认为,从交通部门管理权限上讲,只能对“外籍”车辆运营资质、营运证、上岗资格证及管理费等进行检查,很难对其实施有效监控,更无法通过企业信用评价对其进行约束。因此,这些车辆在运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无牌、无证、无资格、无规范等诸多问题,对这些车辆和从业人员很难实现管理和监控。

  2005年春天,记者曾就同样话题采访过万科长,也得到了相似的答复。

  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秩序处违法处罚科 工地现场疏于监管是症结

  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秩序处违法处罚科李雷介绍,根据规定,残土车装载时沙土最高限为车厢的最上沿,平厢拉运,不许超载。但目前各工地为了赶进度,不顾规定,随意装载,加之相关管理部门在此环节上疏于监管,造成残土车超载现象普遍。

  同时,拉运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多拉快跑成了“潜规则”。对严重超载的残土车来说,频繁停车、起车会很费油,超载也造成车辆制动困难,残土车用横冲直撞、超速、闯红灯来解决这些问题。为逃避电子交警的处罚,残土车的经营者还故意污损、遮挡牌照或不按规定悬挂牌照,这对交通管理是极其不利的。


 

  他介绍,交警部门选拔了6名有责任心、有经验的交警,成立了专门打击“疯狂残土车”的特勤分队,对重点路段和重点部位进行监管,对各工地进行巡查,还不定期调动各大队交警进行交叉异地出勤。但在执法过程中,面临“执法难”的突出问题———人员少,21时以后市区没有禁行路。暴力抗法、阻挠滞留车辆,不服从取缔、围攻执法人员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他认为,从“长治久安”角度出发,整治残土车,相关部门首先要从造成超载、超速等违法现象的源头抓起。

  市城管行政执法局指挥督察处 执法人员少工地看不过来

  市城管行政执法局指挥督察处处长李明友认为,经过3年整治,“疯狂残土车”闯灯、超速、超载等问题有所改观,但时常反复。我市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超载问题没有从源头解决。二是我市没有指定的建筑垃圾消纳场。

  他说,工地管理由建委系统负责。据了解,市里把管理工地文明施工的权力下放给了各区,包括对工地出口的硬化铺装,出工地车辆的冲洗。这些环节不抓好,残土车出工地时就超高装载、轮胎带泥,本身就形成了一个污染源。

  对超载、带泥问题,在工地执勤的行政执法人员有权力进行监管。从内部分工上讲,各区执法局的夜勤科负责工地管理。目前看,南岗、道里、香坊、道外、平房、松北等6个区执法局的夜勤科总共有30多人,建设高峰期,有时一个区就有十几个工地同时开工,看工地的人员、车辆都不够用,工地看不过来。这样,残土车主就派人“反侦查”,执法局的人在现场一个样,人走了,超载没商量。

  李处长认为建立指定消纳场,就能控制残土车超载和随地倾倒问题。时常有残土车把残土、建筑垃圾倾倒在路上,很难抓到现行。如果建立了指定消纳场,在工地、消纳场都可以看住别多装,同时两边可以互相监督。残土车只有把残土拉到指定场地,才能拿到统一结算的单据。不拉到地方,他就白干活儿了,这就能够有效遏制残土车超载装运。


 

  各区建设局没有开工审批权监管没人听

  说起管理残土车的苦衷,各区建设局都说,工地开工审批不在区里,施工单位不向区级建设主管部门报件,没有信息来源、没有制约“利器”,直接导致了区建设局在残土车源头管理中的严重脱节,造成了监管中的“盲点”。

  南岗区城建局建筑工程管理科隋振峰科长说,根据文明施工相关规定,要求实施密闭运输,不许超载、必须对车辆及轮胎进行清洗;对工地出入口实施硬铺装等。但各工地在拆迁和开槽前,施工单位不对区建设局报批、报件,区局对新开工工地没法直接监管,出现了监管盲点。监管人员只有在巡查中发现,才能实施监管。为此,在管理中,经常是工地前期土方开挖已完工,管理人员才知道。

  道里区城建局建筑工程管理科张科长讲,他们想发现新开工工地只能靠“碰”,无形中增大了监管难度。即使发现开工工地,由于监管力度弱,约束力度不够,执法中根本没人服从管理。他介绍,按照市政府颁布的160号令,规定施工方在开工前要向区建设局上报《文明施工专项方案》。目前为止,几乎没有施工单位主动来备案。同时,“160号令”规定了相关的处罚规定,赋予相应的处罚权。但在实际执法中,由于程序繁琐等原因导致可操作性不强。

首页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