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图片新闻  >  体育健身图片
搜 索
哈尔滨社区群众文化团体高唱文明都市之音
2008-09-22 10:46:25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鞠红梅 崔志强 张大巍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市民歌唱和谐冰城

  东北网9月22日讯 晨曦中的公园、暮蔼下的江畔,悠扬的歌声阵阵。白发的老人、黑发的青年,围拢一圈,一丝不苟地对谱练唱。没有年龄之分,没有级别差异,有的只是共同的爱好与乐趣。不为演出赚钱,不为工作任务,只为充实生活、陶冶身心。其乐融融的场景构成我们这座音乐名城一道道迷人风景。缘于对音乐的热爱、对艺术的执著,更缘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哈尔滨几乎每个社区都有一支或几支市民自发形成的民间艺术团体。去年起,哈尔滨市政府相关部门派出专业人员进社区辅导,得到了社区艺术团体的热烈回应。在摸索与磨合后,目前哈尔滨各个社区艺术团体正渐渐走向壮大,走向成熟。合唱、独唱、舞蹈、京剧、评剧、快板……一些艺术团已经能拿出一套甚至几套成型的节目,成为具有专业水准的业余团体。每个月,各个社区艺术团都能为居民献上几场至十余场精彩演出。漫步城区踏歌声,歌悦耳,曲动听,市民的张张笑脸拼成一幅鲜活的哈尔滨万民同乐图。

  A冰城处处歌飞扬———自发形成的民间艺术团体散布全城

  昨天上午,韩大爷又如愿在家门口听到一场“音乐会”。歌声感染,情致所至,韩大爷还现场高歌一曲,引来掌声阵阵。“铁杆fans”众多、观众也有机会当演员,这就是民间文化活动特有的亲民魅力。

  抚顺社区“红星合唱团”组建于5年前,当初不过七八名退休居民在社区提供的活动室内自娱自乐,“动静”大了,招来的居民越来越多。现在,经过精挑细选,合唱团拥有团员40余名,初步具备了专业合唱的水平,一年能为居民演出近百场,并培养出一大批忠实听众。


市民歌唱和谐冰城

  抚顺社区还活跃着另一支艺术团体。相比于“红星”,仅成立两年的北方艺术团队伍年轻,规模更大。北方艺术团目前在册团员百余人,成员以中年人居多,除了合唱,成员们说拉弹唱样样拿得起,很多表演节目、歌曲都是自创的。每年哈夏,他们都有专场演出。

  在香坊区,也活跃着一个小有名气的社区合唱团———鸿鑫合唱团。鸿鑫合唱团的创建人是退休音乐教师李荣。1999年李荣参加了哈夏的演出,回来后就把邻居、朋友们聚到一起唱歌,起初也仅是自娱自乐,后来参加的人越来越多,连南岗区、道里区、道外区的居民都慕名前来,2000年干脆成立了合唱团。成立当年,该团就登上了哈夏的舞台,如今合唱团累计在哈夏已经有超过200场演出,其中自己创作的曲目就有近20首。

  河柏社区艺术团组建时只有几个人,连个音响设备都没有,后来道里区一位领导帮忙配上了音响,艺术团有了“动静”,参与的居民也开始增多,一些平时打麻将上瘾的居民为了能参加艺术团活动,连麻将都戒了。现在这个艺术团除了歌舞类、器乐类节目,还有相声、小品等语言类节目。社区居民评价,他们的演出,不逊于一台正规的文艺晚会。

  成立于2005年的松北区军安绿色社区艺术团现有团员40多人,其中有一部分是当地农民;四五十名团员的霁虹桥社区牵手艺术团,合唱、舞蹈、独唱、京剧、评剧,样样都行,举办个专场演出不成问题;南岗区革新街道办事处和平屯阝社区童心艺术团自2001年组建以来参与大大小小的演出百余场,这些童心未泯的老人们的精彩演出深受社区居民喜爱;平房区退休教师李存富2001年创立了八方合唱艺术团,对入团人员条件四不限:年龄不限、水平不限、职业不限、形象不限。他说,只要人品没问题,凡是愿意参加活动的一律敞开大门欢迎。现在团里仅夫妻结伴入团的就有52对,团员达到300余人,聚集着平房区众多的群众文艺精英。团员们不但平时一起唱歌、跳舞,艺术团还给居民开设声乐专业课程……


 

市民歌唱和谐冰城

  没问清楚,哈尔滨第一家社区艺术团哪年出现;难以统计,哈尔滨究竟有多少大大小小的群众艺术团体。也许,哈尔滨市第一家群众艺术团的组建只是某一个人“突发奇想”,或是缘于几个人的共同喜好;也许,作为哈尔滨市群众文化活动的“领头羊”,他们也不会想到当年的小打小闹会发展成今天的星火燎原。从只有十余人的小合唱队、小戏班到拥有数十人乃至数百人的大型艺术团队,从很业余的街头自娱自乐到颇专业的专场演出,哈尔滨市的群众文化活动正在不断发展壮大中日趋成熟。无处不在的“街头音乐会”渐渐成了众多市民日常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B我们都是一家人———居民无私奉献促进艺术团茁壮成长

  在哈尔滨,大多社区都活跃着一个或几个艺术团体,它的根基在于音乐名城中居民对音乐的热爱,而为了艺术团的生存和发展,人们更因热爱而奉献着。走访中,感人的故事听不完。正是活跃在社区的“艺术骨干”、普通居民乃至社区、物业部门的热情支持、无私奉献,才浇灌出群众文化活动的百花争艳。

  抚顺社区的两支群众艺术团在哈尔滨市名气越来越响,在没有任何外来资金支持的情况下,能收获今天的成就并非仅凭一腔热情。北方艺术团团长高加懿,每个月仅通知演出的电话费就得上百元;指挥刘玉清原是专业小号演员,退休后办班教课,可只要团里有活动,他风雨不误场场不落,很多挣钱的机会都被他放弃了;街道办事处主抓群体文化的副书记岳传生,从艺术团成立那天起就不断地向团里投入钱物,家里的音响、手风琴、电子琴、演出服都捐给了艺术团,这几年先后投入了上万元……岳传生说:“艺术团里哪个人不把团队的发展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谁让我们喜欢呢,只要能和大家一起乐,自己搭点儿钱也值。”

  除了个人的奉献,还有社区、物业部门的支持。霁虹桥社区牵手艺术团团长耿苓芝也是社区的主任,她组团至今没向团员们要过一分钱,组团的音响等基本设备是四个社区主任自掏腰包集钱买的,以后的活动费用是团长向驻街企业“化缘”来的。松北区军安绿色社区艺术团组建之初便非常顺利,除了有居民的积极响应,还得到了小区物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不仅无偿提供活动场所,还主动分担艺术团活动所需的部分费用。


 

市民歌唱和谐冰城

  居民们的珍爱和奉献让社区艺术团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军安绿色社区艺术团成立3年来,通过不定期现场演出,水平不断提升,去年参加了在太阳岛风景区举办的群众文艺专场演出;牵手艺术团去年在邻居节文艺演出中获得“邻里和谐之歌”十佳中第一名;嵩山社区艺术团每年都在社区巡演五六十场,每场演出观众都围得里外三层;童心艺术团不仅自己设计了团徽、团旗、团歌,还制定了艺术团的规章制度,2006年合唱队学唱“荣辱歌”活动被媒体誉为“龙江第一声”,对此中央电视台还作过报道;八方合唱艺术团从区、市、省到国家,仅奖就获了80多个。近段时间的演出档期都排满了,连外地的都慕名来请他们去专场演出……

  居民们在社区艺术团中发展爱好、结交朋友,也收获感动。八方艺术团中有十几个团员得癌症,前段时间,小合唱队的一队员病危,老友们集合到他的病床前为他唱歌、为他鼓劲,他是带着微笑离开人世的。为他送行的那天,艺术团的伙伴去了近百人……

  C为了更精彩歌唱生活———政府支持把群众文化活动从业余向专业提升

  有专业音乐工作者的社区艺术团体是幸福的,但在全市众多的社区艺术团体中,有专业水平艺术骨干的并不多。或者,一个艺术团合唱是强项,舞蹈却短腿,总有缺少的专业骨干。在面向社区群众的演出历练中,牵手艺术团团长耿苓芝越来越感到:我们团的群众演员比起专业的确实水平还差很多,我们急需技术上的支持,我们想再提升一个档次。她,也道出了多数社区艺术团体的心声。

  群众文化艺术根基深厚,市文化局决定向社区艺术团体派辅导老师,以期把群众业余文艺爱好推向专业领域。

  达到目标总是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去年起,市群众艺术馆向一些活跃的社区艺术团派出各类艺术专业辅导老师,免费给他们讲乐理知识、编排舞蹈等。市群众艺术馆20多名年轻的刚从专业院校毕业的业务干部根据各个社区艺术团的活动时间,一次次地往社区跑,有的业务干部负责几个社区,一天要马不停蹄地跨越几个区。社区艺术团成员水平参差不齐,很多人不识谱,唱歌跑调,没有舞蹈的基础,一些老年成员记忆力又差,这次教过的下次又忘了。如果辅导有音乐底子的市民,一个舞蹈,辅导三五次就好。但业务干部们到社区辅导一个舞蹈就要辅导几十次。辅导一个节目,常常要深入社区三个月。

  经过最初的摸索和经验的总结,为了提高辅导质量,加快辅导效率,现在,辅导老师们都把各社区的文艺骨干选上来,将他们辅导好,再让他们去辅导团队中的其他成员。通过辅导老师在社区中挖掘人才,联系文艺爱好者,为艺术团输送更多的专业人才。在提升艺术团强项水平的基础上,着力培育短腿项目的人才,合唱、独唱、舞蹈、京剧、评剧、快板……力争让每一个社区艺术团都具备能演出一台正规晚会的实力,能天天活跃在社区居民中,为社区居民提供更精彩的演出,丰富社区文化。

  在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市群众艺术馆还加强了社区艺术团主持人能力、一个团队组织能力的培养,为社区艺术团组织系列演出,在演出中加强锻炼团队。艺术馆免费为社区艺术团搭建舞台,很多社区艺术团没有表演的舞台,只是居民自发聚在一起唱歌跳舞,艺术馆为社区艺术团制定细致的演出时间和内容,在社区内找到合适的场地,铺上地毯,提供音响设备,为演出提供周到的服务。

  现在,市群众艺术馆不仅提供辅导和搭建舞台,还帮助社区艺术团建立一整套的档案、演出资料,帮助组织策划各种文体活动。今年每一个月,加入辅导基地的社区艺术团都为市民献上了成系列的、固定演出时间的正规演出。

  在市群众艺术馆社区团队文化活动辅导基地表中,辅导基地已达到了37个。还有很多社区艺术团找上门要求加入辅导基地。


市民歌唱和谐冰城

  D新的城市文化形态正从社区起步———哈尔滨社区艺术团体酵母效应显现

  上周末,一台价值70余万元、放开就是舞台的大篷车到达市群众艺术馆,这是市政府专门为社区艺术团体演出投入的设备。这周起,大篷车将开始在各个社区巡回,成为社区艺术团体演出的舞台。

  为支持社区艺术团体的发展,市财政今年划拨了专项资金。10月起,哈尔滨市将为3个社区(初步确定为道里区抚顺社区、道外区华庭文化广场、阿城区河东街)建设固定的表演舞台,将搭建高约80厘米、长15米、宽12米左右的铁架或玻璃舞台。同时,还计划将抚顺街打造成文化一条街,市民在这条街上可以看到各种文艺演出、展览。

  哈尔滨是全国闻名的音乐名城,在这个城市中生活的居民从小就受音乐熏陶。有这样深厚的群众基础,政府部门更将着力培养社区居民的音乐素养,从社区艺术团入手,发挥其酵母效应,加强全市市民的艺术修养,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为创建和谐社会夯实基础。

  如今的社区艺术团体,在居民的参与热情和政府的有效扶持下,它的作用也正在不断显现。各个社区艺术团体在迅速发酵、扩展和膨胀过程中,吸引并感染着越来越多的市民。北方艺术团就是一个典型———从当初的几人小乐队到组团时的近百人,直至发展到今天数百人的超强阵容。现在,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艺术团里更多的成员具有了专业水平,很多表演节目、歌曲都是团员自创。如果时间允许,这个艺术团连演几个小时都不费劲,而且节目绝不重样,个个精彩。

  社区艺术团体的活跃,既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又在促和谐、保安定、创社区品牌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此社区工作者可说是获益匪浅。比如抚顺社区,因为社区艺术团体的出色表现,该社区先后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全国艺术之乡”等荣誉称号。

  社区,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单元,也是城市功能的基本载体。新的城市文化形态正从社区起步。哈尔滨市的“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正在建立,不久的将来,哈尔滨市民步行不超过15分钟就能参与到各种文娱活动之中。

  也许今天你还只是台下一名爱看热闹的观众,可只要你有心,明天就可能成为台上的一员。其实,在这种没有距离、不带任何商业气息的纯民间活动中,观众和演员都一样,哪个不是身在其中自得其乐?今后,这样众民同乐的机会多的是。在我们的家门口,正好戏连台。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