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旅游
搜 索
冰城攻略之保护建筑 城市标志性一类保护建筑
2008-09-22 15:53:53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孙殿喜 李巍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防洪纪念塔  哈尔滨的象征

     [地址]

  松花江畔

  [历史文化]

  建于1958年。设计师为巴吉斯、李光耀和兹耶列夫。是为纪念1957年哈尔滨市人民战胜洪水袭击而建设的,是哈尔滨的象征。

  [看点]

  该塔由圆柱体的塔身和附属的半圆形回廊组成,塔高22米,古罗马式回廊高7米,协调壮观。塔身底部设11个半圆形水池,其水位即1957年最高水位标志。塔身以浮雕方式描绘当年战胜洪水的生动情节。塔顶是由工农兵和知识分子形象组成的圆雕,塑造出战胜洪水的英雄形象,表现了人民战胜自然灾害的信心和决心。

  霁虹桥 没有铆钉的立交桥

  [地址]

  哈尔滨火车站后身

  [历史文化]

  霁虹桥始建于1904年,原来只是一座木制结构桥,1926年由俄罗斯人符·阿·巴利主持设计修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桥。

  [看点]

  地处交通要塞的霁虹桥,建筑风格独特,没有一个铆钉和螺栓。桥上走车辆行人,桥下走火车。桥上设有四座方尖碑为桥头堡。方尖碑是古埃及新王朝时期的建筑技术,巨大的方形石柱收缩到顶端为尖尖的一点,造型别致新颖,形成这座桥的鲜明风格。特别是在坚固牢靠的钢栏杆上镶嵌着“飞轮”标志的中东铁路路徽,多了一层历史感,也丰富了桥梁建筑的艺术性。霁虹桥是哈尔滨建筑群体中跳跃的音符,成为哈尔滨一道独特的景观。


 

  哈尔滨铁路局 古老的大石头房子

  [地址]

  西大直街51号

  [历史文化]

  原为中东铁路、中长铁路管理局办公楼。1902年4月始建,1904年2月落成。1905年前后,3次被大火焚烧,后于1906年重建。总设计师为沃勃罗米耶夫斯基。

  [看点]

  砖混结构,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作为中东铁路的“司令部”,无疑是当时最重要的建筑之一,俗称“大石头房子”。据说施工时,先在地上将石头排列好,再编号,然后按照编号顺序将石头一块一块贴上去。

  哈尔滨铁路局历史悠久,历经风雨沧桑,但它仍别具风格、完好无损,是哈尔滨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路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