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23日讯 22日是哈尔滨第二个“无车日”,当天哈尔滨市对尚志大街实施交通管制。此举旨在让市民从中体会到“绿色公交,健康出行”的益处。然而,昨天早7时许至中午11时,记者奔走于尚志大街及其周围街路,从所见所闻中切身感觉到,有关部门的这个初衷似乎并未实现。
尚志大街与各交叉口发生“连环堵”
一进尚志大街,记者就感觉到通行车辆比平时少了许多。记者在随后的走访中却发现,尚志大街并没有因“无车”而“一身轻”,因大量社会车辆都挤在周围各街路而导致的堵车现象,也使尚志大街如鲠在喉。
从8时30分到9时50分,沿着尚志大街,记者从友谊路口到经纬街口这个实行交通管制的区段走了个来回,发现与尚志大街垂直的森林街、石头道街和田地街等街道堵车严重,行驶在尚志大街的车辆路过这些街口时不时遇堵。
“‘无车日’里咋还堵车?”开了多年出租车的张师傅告诉记者,在霁虹街与经纬街通向道里路段,他连等了七八个红绿灯才算走过去。他分析说,因为尚志大街不允许社会车辆通行,这些车辆全都憋到了与尚志大街平行的兆麟街和地段街。在以往尚志大街车辆的流入口———田地街与经纬街交叉口,由于实行交通管制,交警要对社会车辆进行筛选,再加上下雨以及不允许通行的车辆要转向等原因,大批车辆都堆积在这一带,造成交通拥堵。
记者随后又来到尚志大街周边几个路口,发现也存在张师傅所说的现象。尤其在兆麟街与田地街交叉口,众多公交车与小汽车堵在人行道路上,行人只能从车辆缝隙中穿梭。
“无车日”社会车辆不见减少
此前,哈尔滨市曾向广大市民发出倡议:“在‘无车日’这一天放下爱车,选择公交车、自行车和步行等绿色交通出行方式,给城市放一天假,给天空也放一天假。”
然而,昨天的社会车辆却并未因此而减少。记者在走访尚志大街及周边的大小型停车场时,管理人员均表示,所停车辆并没有明显减少。记者看到,即使是在管制时间段内的尚志大街,也不时有禁行的社会车辆行驶。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除了不知道昨天是“无车日”、天下雨等原因外,更主要的还是相当多市民没有“无车”意识。几位私家车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说:“路上那么多车,不差自己这一辆。”
“无车日”应为“政府限制+市民自觉”
如果市民都自觉选择乘公交,会是什么样?据测算,一辆大型公交车所占道路面积约等于两三辆小汽车,公交车的载客量是两三辆小汽车的二三十倍,其完成单位客运量的耗能量是小汽车的约1/10。从环保来看,按单位客运量来计算,大型公交车辆比小汽车污染低90%。
针对昨天“无车日”的尴尬情形,一位人大代表认为,只有政府限制与市民自觉两个力量相结合,“无车日”才能达到效果。目前的情况是,政府有引导,没有强制。这位人大代表建议,政府至少应做出这样的规定,“无车日”期间,让各机关、企事业单位车辆按单双号出行,这样至少可以减少很多社会车辆。要使市民在“无车日”自觉放弃爱驾,并不是一个倡议就能奏效的,它需要日常大量潜移默化的宣传教育。
显然,广大市民是“无车日”的主角。没有市民的积极主动参与,“无车日”只能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