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送子车”调查:5400万元市场份额实为“小馅饼”
2008-09-25 10:36:54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徐光胜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25日讯 早6时30分,小学三年级学生小军准时坐上了停在自家门口的送子车,开始了新一天的上学之路。

  几乎同时,全市有1536台送子车穿梭在城区的大街小巷,它们要在7时40分之前,将3万多名中小学生送到学校。

  这些送子车不仅走在城区的马路上,在经历长达10年的“放羊式”经营后,他们中一部分已经走上整合之路。

  今年4月,总计拥有300余辆送子车的吉雅、晨夕、风华、海霞等5家公司开始商定合并事宜,如果顺利的话,这5家公司将于年底前合并成一家。

  而这一切的背后,是哈市送子车公司长达10年的徘徊、纷争甚至混乱的过去……

  从“送子车”变“问题车”说起

  哈尔滨的送子车应当追溯到1998年。

  据市交通局运管处副处长沈志成介绍,由于不断升温的跨学区择校热,当时送子车的出现几乎无任何准入门槛,也没有专门的公司统一,秩序较为混乱。2001年,市交通局运输管理处把送子车运营作为一个行业纳入租赁管理科管理范围,当时全市有10家公司、500多台车。2002年到2004年,城区送子车公司猛增到34家。2006年稳定下来,维持在34家左右。今年9月,市交通局运管处统计显示,城区送子车已开辟行车路线117条,共有车辆1536台(另有不固定线路车辆200余台),从业人员2319人,搭乘学生3万多人。10年间,送子公司的接送区域从最初的市中心区域覆盖到整个哈尔滨城区,包括江北区域。

  哈市送子车行业的发展壮大,在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便捷的同时,诸多问题也随之出现:超员、超载、超速、超期行驶、客货混载、无证“黑车”……也由此引发屡屡事故。尤其在城郊管理薄弱的地方,非法运营“黑车”至今存在。市交通局公交管理处一位工作人员说,虽然近年的“村村通”使公交进了村,村娃上学坐上了专门公交,但是离公交站较远的孩子,还是得搭乘送子车到公交站。这些车多是无证“黑车”,是破旧车、报废车甚至农用三轮车、港田摩托车……

  许多孩子的家长抱着一种矛盾心态,“孩子坐送子车吧,总有点不放心,但不坐又不行。”


 

  政府如何为孩子系上“安全带”

  据市交通局运管处租赁科副科长柳文全介绍,目前搭乘送子车的小学、初中、高中生比例大约是60:25:15,以小学生为最多。这意味着,乘坐送子车的主力军是学生中自我防护、救助能力最弱的群体。

  近年来,市政府、市交通局运管处曾先后出台了诸多措施、政策,对送子车行业的公司经营资质、驾驶员资质、车辆资质、保险机制做出严格规定:

  2001年12月26日,市交通局出台《关于加强机动车租赁业管理的通告》,正式将送子车行业纳入管理范围;

  2006年11月22日,市政府发布取缔非法接送学生营运车辆的专门通告;

  2007年9月1日,市政府出台国内第一部送子车政府规章《哈尔滨接送学生车管理暂行办法》。

  同时,管理部门加大惩治力度:从去年9月1日到今年8月底的1年时间里,共有321台送子车、149名送子车驾驶员因不符合有关规定退出或被取消了从事接送学生经营资格。

  从理论层面上说,送子车行业已无漏洞可钻。但送子车违规现象却依旧不断。

  今秋开学前,市交通局运管处对送子车行业进行整顿时,仅9月1日开学当天,继红、兆麟、哈师大附小等3所学校区域的367台送子车就被查出包括车辆超员、未配备灭火器、驾驶员未能出示从业资格证等大小问题车辆32台,问题车仍占约一成。而这,还是在运管部门进行专项整治期间。

  市交通局运管处处长冯文华告诉记者,个别“送子车”公司对挂靠车辆只收费,不管理或管理不到位,这是送子车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

  政府整合的尴尬

  通过更直接有效管理,让送子车的运营尽快规范起来。早在2007年8月,市交通局运管处就酝酿出台整合送子车公司的措施,计划新成立的送子车公司自购送子车数量达50辆以上,且车辆为载客7人以上、符合国家规定载客标准且经检测合格的车,并出台更为健全的相应管理制度等。

  冯文华告诉记者,目前哈市34家送子车公司中,拥有50台以上车辆的仅11家,而50台车以下的小公司有23家,占到2/3。且目前送子车90%以上为司机本人的私有车,整合涉及所有权问题,政府不能搞“拉郎配”。虽然针对“11·21”送子车特大交通事故,有关人员主张将送子车“一刀切”———实行政府购买车辆、进行统一管理,但运管处并不认同:送子车是择校热的伴生物,不能预测送子车市场究竟能存在多长时间。一旦市场没了,政府投入将是“竹篮打水”。政府统一管理后若市场消失,大量从业人员的失业问题又由谁来解决?

  其实,更关键的是,政府并不具备这么多投入到送子车行业的专项资金。哈尔滨市面上运营的送子车90%以上为司机本人的私有车,整合起来,量过于庞大。

  政府整合无果而终。

  但运管处因此提高了新公司的准入门槛,规定2007年9月1日以后成立的新公司,拥有的自购车辆必须在50台以上。


 

  5400万元市场:“大蛋糕”实为“小馅饼”

  哈尔滨市目前送子车的起价为185元/月,超出3公里后,每公里加10元/月。市交通局运管处副处长沈志成介绍说,城区的孩子每月交纳费用从185元到300元不等,而以200元左右居多。城区搭乘送子车的学生有3万余人,每个学生200元/月,每年有9个月时间需要搭乘送子车,这样,哈尔滨城区送子车每年有5400万元的市场份额。

  不过,这却并不是个“大蛋糕”。

  目前,送子车完全处于一种薄利运行状态。市交通局运管处租赁科副科长柳文全为记者算了笔账:送子车的运营成本很高,每年要交路桥费1100元、交强险1050元、检车费95元、一年两次的二级维护费430元,这些费用平摊到每个月是223元。此外,每个月每台送子车还要负担养路费200元、承运人责任险35元、油费约500元、给送子车公司20%即280元的提成。这样,所有的运营成本加起来是每月1238元。大多数送子车都只能坐7个学生,按每个学生每月交200元算,送子车司机每月可收入1400元,减去1238元运营成本,每辆送子车月纯收入仅162元。只有每天接送两批学生,才能赚到钱。而据业内人士介绍,每天能拉到两批学生的车辆也只有五成左右。

  很多送子车公司的签约车主因利润问题失去经营动力,送子车数量也因此不稳定,覆盖不均衡,这便为非法送子车腾出了空间。非法送子车通过逃费、超载、超期车等手段降低成本,压低价格,抢占一部分市场。

  事实上,因为利润微薄,即使是送子车“正规军”也会违规,超载和“一车两用”暗流潜在。目前,哈尔滨市哈尔滨明确规定“送子车”歇息期间不能用于拉货,即不能“一车两用”。虽然34家公司中曾有一家作为试点允许“一车两用”,但并未得到交警部门的支持,目前已取消其资格。而实际情况则是,很多车都是“一车两用”。一位本地送子车“正规军”的张先生说,按照规定,送子车不允许超员运行,也不允许用业余时间拉客载货。可这样的话,如果每天只接送一批学生,只能是微利或赔钱。所以,有时接完学生后,他还会出去拉点货。

  一方面,送子车饱受学生家长、管理部门的质疑;另一方面,行业时时面临的运营成本危机。送子车行业“内外交困”的局面由来已久。早在2004年,就有记者在新闻调查中发问:“送子车,到底还能开多久?”

  风生水起:5家送子车公司自我整合

  今年4月,总计拥有300余辆送子车的吉雅、晨夕、风华、海霞等5家送子车公司开始商谈合并事宜。如果顺利的话,几家公司将在年底前完成合并。据了解,这5家公司均为从业7到10年的资深公司,市接送学生服务协会常务理事共有7个,这5家公司就拥有5个常务理事。其中,吉雅公司是哈尔滨最早一批从事送子车行业的公司。

  虽然目前具体整合的细节尚在进一步商谈中,公司负责人一致表示,合理配置资源,降低运营成本,减少行业内恶性竞争,这是合并的重要原因。

  吉雅公司经理速雅萍举例,比如同一社区的两名学生,以前往往是两家公司派两辆车分别去接送,整合后,一辆车就可以。通过统一调配行车路线、减少行走里程,可为学生节省时间,也节省了人力成本。此外,目前,哈尔滨送子车公司是按座位交纳保费,每个座位每月交纳5元保费,保额为20万元。而事实上,如果遇到意外事故后,这20万元是远远不够的。已经营送子车公司长达10年的速雅萍表示,公司做大做强、利润提高的同时,也将会拿出一部分利润来提高保费,以增强抗风险能力。同时,出于更有效的安全方面的考虑,公司也会在各个学校派驻驻点安全员,使服务更加规范化。

  目前,市交通局运管处正大力配合这5家公司的整合,并尽可能地争取政策上的支持。他们的态度明确:规模较大的公司,管理也相对规范。目前送子车最大的问题还是安全问题,而大公司在抗风险、责任赔偿机制方面显然要优于小公司。

  越是规模小的公司生存危机越严峻。据介绍,去年已有两家公司由于自身经营问题退出市场,今年还有一家也将退出市场。“他们都是只有十几台车的小公司。”柳文全告诉记者。据了解,虽然这5家公司在数量上占全市送子车公司的1/7,但拥有的送子车数辆却占全市的1/5。其合并的风声已被其他部分公司所闻,目前部分公司也有了合并意向。5家公司表示,合并后,大公司也将面临新问题,但从长远来看,合并后利远大于弊。


 

  整合大势所趋

  送子车行业的自我整合,无论是对于学生家长、政府管理部门还是送子车行业本身,都可以产生多赢效果,哈尔滨市各界对于风生水起的民间整合多持乐观态度。

  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哈尔滨市送子车80%左右为微型面包车,每车只能坐7到8人。整合后,企业做大做强,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会购置能乘坐十几人的中型面包车,提高安全性能的同时,小面包少了,也会减少市区和校门口高峰时段的交通压力。速雅萍也表示,目前其公司拥有的几辆中型车受到学生家长的普遍欢迎,整合后,公司将逐步用中型面包车来取代目前的小型车。

  黑大社会学系曲文勇教授认为,乘坐送子车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化行为,在目前情况下,靠政府解决并不现实。送子车公司规模化后,由“他律”变为“自律”,其规范化是必然。

  黑大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乔榛教授认为,在实现了公司整合和规范化运营后,可最大程度地节约成本,超员超载和“黑车”就会自动得到抑制。他指出,实现规模化经营是解决送子车诸多问题的一个方向,以规范化的良好服务开拓市场决定着送子车的前途。而在整合过程中,更需要政府加以扶持、引导,监管送子车公司的规模化整合和经营。

  市接送学生服务协会会长李洪仁也表示,虽然目前送子车在整合过程中会面临一些问题,但从长远看,合并肯定是一种趋势。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