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26日讯 今年,哈尔滨市北方森林动物园新生各种鸟类达500多只,出生量为历年最多。经过半年的成长,这些鸟儿将在“十一”期间与来园的游人见面。
![]() |
饲养员张昕茹介绍,鸟类有一个共性,在孵化过程中,如果蛋被天敌吃掉或不见了,它们会继续产蛋。动物园利用这个特性,把巢中的蛋取走,放到孵化器中人工孵化,以此增加鸟产蛋的数量,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孵化成活率,从而达到扩大种群的目的。目前,该园人工孵化的出雏率为95%以上。
为了让雏鸟能成活,饲养技术员们充当“月嫂”。幼鸟出生第一周,是能否生存下来的关键期。幼鸟出生后24小时是在出雏箱里度过的,等身上的水干了后,饲养员将其放入育雏箱。随后,给幼鸟们喝点水,喂一些精心制作的营养配餐,并在水中适量混入高锰酸钾清洗肠胃,消除病菌。育雏阶段,所有幼鸟还要吃一些钙片、水果和青菜。半个月后幼鸟就可以吃较小的饲料了。3个月后,本来都住在一起的“小家伙”们开始分家,按照种类住进孵化场不同的育雏圈里。考虑到它们的安全和生活能力,大多数幼鸟一般等到半年左右,才会被放进公园的笼子里与市民见面。
北方森林动物园内,火烈鸟是大中型鸟类中数量最多的,达80多只,其中多数为红羽毛古巴火烈鸟,还有两只白羽毛欧洲火烈鸟。虽是同一品种,但两个家族却互相看不顺眼,白衣鸟觉得红衣鸟咋呼;红衣鸟认定白衣鸟冷漠。相处4年来,它们仍视对方为异族,老死不相往来。火烈鸟生活的地点多为海岸边的泥滩或盐田中,为了能让它们也在哈市孵化产子,繁衍后代,工作人员想了不少办法,除了将它们的“宿舍”安排在园内阳光最好的地方外,还在火烈鸟园内挖出小河,放上虾、蛤蜊等它们爱吃的食物。现在火烈鸟已开始在园内筑巢,但一直没有产蛋。公园现在已把火烈鸟的繁殖孵化当成一个课题研究,兴许不久游人就能看到“本地产”的火烈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