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李继纯:构建有利于更好发展的财政体制机制
2008-10-08 11:36:23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抢抓机遇 破解问题

  构建有利于更好更快发展的财政体制机制

  省财政厅 李继纯

  (2008年9月27日)

  吉炳轩书记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研讨班开班时的讲话,从战略的高度阐明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从理论的深度解读了科学发展观的实质,从务实的角度深刻揭示了当前影响我省发展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学习,深受启发,很受教育。下面,我结合财政工作实际谈点体会。

  第一,抓住机遇,切实解决财政工作中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是一次解放思想、正视问题、促进发展的难得机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能否见成效,关键在于敢不敢面对问题、揭示问题、解决问题。从财政部门看,收入增长速度慢,2002到2007年收入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收入规模在全国也由第13位下降到第21位;收入质量不高,非税收入所占比重偏大,2007年达到24%。受财力薄弱限制,我省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民生保障等方面都存在较多欠账,公共服务保障还不充分。财政部门自身还存在着财政管理不精细、财政改革不完善、财政监督不规范等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都制约着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着财政职能的有效发挥,有待于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切实加以改进。

  第二,履行职能,促进全省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是发展,而发展的首要在经济。作为财政部门,我们要千方百计支持经济发展。首先,要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交通先行,要在保证今年20亿元财政资金到位的基础上,千方百计筹集后续资金,支持全省公路、哈大齐城际铁路、支线机场等重点工程,努力营造交通便捷的外部发展环境。其次,要支持产业和项目发展。没有产业项目就没有税收,要以财源建设为载体,认真抓好财政部门财源建设科学发展6个示范市县、9个示范点的推进工作和财源大项目建设。全面贯彻省政府支持总部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重点围绕齐齐哈尔装备吃配,支持大庆、大兴安岭和四大煤城煤木油资源深加工。特别要大力支持生物工程、服务外包、边境贸易、旅游、物流等第三产业和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积极支持建立境外木材、矿产等原材料和资源基地,扩大我省相关产业发展后劲和空间。对于存量项目,通过企业改制、分离办社会等措施实现搞活增效,对于增量项目,通过招商引资、拓建园区等措施吸引项目落地生根。在支持环节上,重点向自主创新、科研成果转化、节能减排方面倾斜,促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实现产品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在支持方式上,要由直接扶持转向间接扶持,采取政策性担保、贷款贴息等方式帮助企业融资;要由资金为主转向政策为主,激励企业不断壮大实力;要由关注企业生产建设为主转向关注税收贡献为主,通过税收去分析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向政府提出“改善管理、税留当地”的建议,如,我们针对原木外运(2007年我省自产和进口原木1743万立方米,省内加工率仅为46%)、乳制品大包外销(据对杜蒙伊利等4户大型乳品企业调查测算,6万吨大包粉如加工成小包粉,将增加销售收入4.3亿元)、医药代理销售(据对4户制药企业调查测算,如将代理商销售模式改为直销,可增加销售收入2.4亿元、地方税收4900万元)等税收外流问题开展调研,正在提出具体解决意见。在支持手段上,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协同银行、证券、期货、保险等金融机构打造融资平台。如,与省农行合作,研究利用政府外债和国内配套捆绑贷款,创新金融衍生品,拓宽融资渠道;利用财政间歇资金(8亿元),支持农信社扩大信贷规模,延长贷款回收时间,促进增加农民收入;在已经组建黑龙江省大正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基础上,支持其参股江海证券,控股三力期货,通过国有企业延伸公共财政职能;充分利用政府间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优惠条件,支持我省大项目建设;制定奖励政策,支持政策性担保机构和民营担保机构发展,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县域经济贷款投放力度。


 

  第三,改革创新,努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政体制机制。财政是党和国家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体制保障、政策工具和监督手段。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将把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作为重点,努力实现财政分配均等化、财政管理科学化、财政监督法制化。

  围绕增强各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实现财政分配均等化。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上,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规范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重点向主体功能区、民族落后和边境地区倾斜,使基层政府都有能力实现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目标。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上,向“三农”倾斜,重点围绕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建设,推进11个现代农业示范点、财政部“绥庆北”200万亩优质水稻示范区和农发办黑河市10个麦豆轮作示范区建设,突出水利、农机合作社和农村合作组织建设,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完善农村生产关系,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上,充分体现公共财政向弱势群体倾斜的原则,将财政资金更多地投向城乡低保、就业、教育、医疗、文化、安全、住房等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在不断提高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户补助标准的基础上,针对今年热煤涨价的实际,进一步研究解决弱势群体冬季取暖问题。

  围绕深化财政改革,实现财政管理科学化。进一步完善“省直管县”、“乡财乡用县监管”、“村财民理乡代管”财政财务管理体制;积极争取国家出台资源税从价计征政策,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财政稳定增收;加大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力度,加快非税收入项目纳入改革范围进程,实现应缴尽缴,同时,加强统筹监管,实现部门之间的公平分配。

  围绕依法理财、民主理财,提高预算管理的法制化和透明度。强化预算编制的完整性,逐步向人大报送包括一般预算、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保基金预算的完整预算;在今年有关市县参与式预算改革试点基础上,建立健全重大预算项目听证制度,提高专家和百姓参与程度,不断推进财政预算公开。完善各类财政资金管理办法,做到每一类资金都有专门的科学管理办法,实现依办法管资金、以制度约束人。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审计部门的工作监督和社会的民主监督,不断增强财政工作的规范性。同时,围绕解决财政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继续扎实开展“加强新时期财政干部队伍形象建设”主题实践活动,树立财政干部“服务大局、精通业务、勤政务实、廉洁奉公、谦和文明”的良好形象,使财政干部的思想观念、执政能力和工作作风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