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记者赴长春"取经" 政府下"良药"救长春站前
2008-10-09 09:37:31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刘滨竹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9日讯 长春的火车站站前广场虽然比哈尔滨火车站站前广场稍小一些,但是相比之下,一进广场,却给人留下截然不同的印象:这里没有人围堵你,没有人拉扯你的衣服在你耳边不停地问“坐车吗,住宿吗”,也没有撕心裂肺般的叫卖声,更没有因为抢客而破口大骂继而大打出手的出租车司机……

  8日,记者专程赶赴长春,向长春市火车站站前广场的管理者“取经”。对比自己家乡的哈尔滨站前广场,感觉到在管理等诸多方面存在巨大的差距。

  走访:的哥指路让人亲切

  8日15时29分,记者随着人流走出长春火车站。还没有走出出站口,就看到出站口正对面有一块写有“出租车乘降站”蓝底白字的大牌子,十分醒目。

  记者径直来到“出租车乘降站”,旁边还有一块“乘出租车专用,非乘车者禁止通行”的大牌子,让初来乍到的人一目了然。记者走到出租车通道前,一辆出租车缓缓停靠。记者表示不坐车只问路,司机没有一丝不悦,更没有一丝勉强,耐心地为记者指点道路。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

  过去:杂人多了乱事就多

  300多辆“三车”(摩托车、人力车、残疾人车)每天“突突突”地在站前广场随意乱行,抓都抓不过来;还有“二黑二拉”(黑旅店、黑车,拉旅客、拉乘客),整天投诉不断;还有倒买倒卖各种票据、卖假古董的流动商贩,小偷小摸也趁乱混迹其中。“杂人多了,乱事就多。”这些站前广场曾有的顽疾至今还让管理者记忆犹新。

  那时,站前管理单位名叫长春市火车站站前管理处,处级单位,享受差额拨款,主要负责市容卫生的管理,而诸如治安、交通等站前问题,只能是协调相关部门处理。作为管理部门,正常运转的主要经费还要依靠罚款。为了经济效益和罚款指标的完成,以罚代管听之任之,由此付出的代价是管理的毫无成效,广场的混乱依然。

  现在:良药治理立竿见影

  火车站作为一个城市的门面,对城市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和城市形象的影响举足轻重。长春市政府也一直在寻找治疗这个顽疾的良药。

  2002年,长春市火车站站前管理处改名为长春市火车站站前地区管理局,仍是处级单位,下设了交通办、治安办、市容办、客运出租车办以及党政综合办,并由差额拨款变为全额拨款。名头改换,实质依然。在实际运作中,各个部门还是各自为政,各干各的。作为一个处级单位,协调任何一个平级单位是那么的力不从心。

  长春市政府始终对站前广场的混乱现象没有放弃。长春市火车站站前地区管理局局长助理孙志远向记者介绍,2005年,长春市政府决定将长春市火车站站前地区管理局提升为副局级单位,这在全省还是第一家,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同时,又进行了大手笔的体制改革:下设了站前治安分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分局等机构,站前治安分局局长兼任管理局的副局长。

  此外,治安分局的民警也是一警多能,既是治安警又是交通警。每个管理人员定片定岗定责,“在你管辖的这片儿,既要管好治安,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交通堵塞。”彻底打破了以往的职能交叉、责任不清、事权分离。各个部门变成了一家单位,协调顺畅了,责权分清了,管理有序了,从最初地毯式的全面整顿,以及管理者大刀阔斧、六亲不认的严惩,换来了从未有过的清静和有序。在坚持不懈的管理下,站前广场可以说彻底清静了。

  级别提高了,素质提升了,站前治理有了今非昔比的成效。长春市火车站站前地区管理局这一特殊的机构成立三年来,通过这一全新的管理模式,已实现了从尝试、磨合到步入良性循环的运作中。作为邻近的城市哈尔滨,是否值得反思和借鉴?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