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混乱的哈站站前广场记者李巍摄
东北网10月9日讯 8日,生活报《管理部门三剂猛药治理出租车“老毛病”》一文,报道了哈尔滨火车站站前出租车又现拒载、挑客、合乘等行为,许多读者看到报道后纷纷质疑:哈尔滨的脸面——哈尔滨火车站站前广场地区一再被曝光,为什么哈尔滨市在这个地区设置了综合治理委员会及其下属的办公室,却管不好停车场和站前广场这个仅有72000平方米的弹丸之地呢?
站前乱相由来已久
火车站是一个城市的窗口,尤其是对哈尔滨这样一个冬夏两季旅游都非常火爆的城市而言更是如此。外地来哈的人员首先接触的就是火车站,站前的秩序情况、卫生情况、车辆管理情况等都会直接影响哈尔滨的形象。
一位哈尔滨夕阳红老年服务队的老人已经在站前地区义务服务了十几年,他认为,目前站前地区太乱了,尤其是交通秩序最乱。例如,出租车停车场内存在出租车抢道、拒载、强行拉客等现象,给人留下很不好的印象。站前还存在旅店拉客、黑车拉客等现象,这些都严重影响哈尔滨的城市形象。
在去年12月份召开的哈尔滨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政协委员孙刚提出,站前地区车辆出口只有海关街、松花江街、铁路街方向,而出租车停车场内的出租车和其他社会车辆都要通过这几条街分流到哈尔滨市各地。如果有不文明的出租车司机在停车场外和铁路街上等客,或是社会车辆乱停,就会造成堵车,而且一堵就是二三十分钟,十分混乱。
体制不顺制约管理
针对交通秩序的混乱,站前综治办经常协调公安交管、交通综合执法、出租车管理处和城管行政执法等部门联合执法,但问题是,综合治理只会好一阵,过后不长时间就会反弹。为什么会这样?
表面上看,这是管理人员不负责任造成的,也有很多出租车司机和市民指责一些管理人员纵容部分出租车司机的违章行为。对此,站前地区综治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确实存在个别管理人员不负责的现象,但是最根本的是体制的不顺,管理人员积极性不高。
据介绍,综治办下属的交通科有45名管理人员,绝大多数是工人身份、事业编制、工资自筹,每个人都已经在这里工作了十几年。此外,站前地区综治办真正意义上的职能只有哈尔滨市交通局授权的站前出租车上下客停车场的管理和广场内社会停车场的管理,还有在哈尔滨市城管行政执法局领导下开展站前地区的城市管理与执法。
“造成交通秩序混乱的,不仅有出租车停车场内的部分违规出租车,还有停车场外的出租车,以及一些黑车。龙运宾馆前拉佳木斯的车辆,龙门大厦门前拉江北的出租车,松花江街街口拉阿城的车辆,还有铁路街上拉平房的车辆,这些车辆,我们都没有权利去管。”一名站前地区综治办交通科的管理人员这样告诉记者。
整治交通秩序混乱,就需要公安交管、交通综合执法、出租车管理处、哈站派出所以及哈尔滨市公安局南岗分局站前治安大队等部门的配合和支持,这样才能取得一定效果。但是综合整治结束后,又恢复到站前地区综治办管理停车场及场内出租车,其他部门分管自己的“责任田”,一些不法出租车司机就故态复萌,趁着管理人员的松懈和不注意,继续挑客、拣客、拒载等,继而就会导致交通秩序的乱套。
合力治乱刻不容缓
针对站前地区的混乱,有专家认为,比较上海、成都、杭州、广州、长春等地的火车站站前地区的管理,凸现哈尔滨站前地区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落后、管理机构的体制不顺和法制管理上不合适宜。
杨女士是1989年来到站前地区综治办工作的,据她了解,一开始站前综治委的主任是哈尔滨市的一位副市长兼任,常务副主任则由市政府秘书长兼任,后来慢慢的就不知道综治委的领导是谁了,而综治办也被列入为南岗区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她说:“综合整治交通秩序就要靠综治办的领导去与其他部门沟通、协调。”
有专家分析指出,上海的管理模式是“上位协调”,由代表市政府的管委会协调,考核各部门在站前地区的管理,并给予奖惩;长春的管理模式是设置管理局,由各部门派驻机构,由管理局统一管理并负责人员开支和经费。哈尔滨市站前综治办的模式目前有点“四不像”,机构按照强化协调职能设置的,但综治委没有及时调整,及时明确,很多事情综治办还协调不了;机构想要按照强化管理职能设置,但综治办的具体职能只有交通局授权,其他部门还没有授权,很多事情管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