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11日讯 绥芬河市发挥区位优势,以沿边开放为基本战略,大力发展对俄边境贸易,搭建商贸旅游、进出口加工、跨境投资合作三大产业体系,带动农村和城市建设,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走出了一条以开放促开发的口岸城市发展之路。近日,该市与上海市浦东新区、山东省威海市、广东省深圳市等18个地区被确定为全国改革开放30年典型地区。
改革开放30年,绥芬河市已经形成了“百年口岸、木业之都、数字城市、北方深圳”4大城市品牌。2000年到2004年连续5年被评为全国“百强县”;2002年到2007年连续6年被评为全省“十强县”,2003年起始终居于全省“十强县”之首;2007年入选“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中小城市”和“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
近几年,绥芬河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同时,经济规模迅速扩张。地区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997万元发展到2007年的505497万元,增长506倍,年均递增23.1%。2007年人均GDP达80935元,比1978年的560元增长144倍,年均递增18.0%,连续5年居全省首位。
这个市1992年被国家批准为对俄过境口岸城市以来,充分发挥口岸优势、政策优势和境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完善口岸功能,拓展对俄经贸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进出口贸易额日趋攀升。1987年开展进出口贸易,当年进出口贸易额只有415万美元。经过20年的努力,截至2007年末,进出口贸易额已达463078万美元,比1987年增长1115倍,年均递增39.7%。口岸过货量由1987年98万吨发展到2007年950.95万吨,20年的时间增长了近9倍。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同时也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到2007年末,旅游进出境人数达71.3万人次,较1987年增长1246倍,年均递增40.4%。
据了解,去年12月中旬到今年3月中旬,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联合调研组,历时88天,召开座谈会76次,就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开拓成功发展之路问题到全国有关地区进行专题调研。在调研对象选择上,经过认真综合比较,调研组最后选择了这18个地方为全国改革开放30年典型地区。这18个地方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发展成就都很突出,走出的发展路子也都有鲜明特色。18个地方中,有率先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地区,有发挥后发优势、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快速崛起的地区,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通过埋头苦干实现脱贫致富的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有突出重围、实现经济振兴的老工业基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