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尔滨7.2万盲人没有一条导盲犬 培训要花20万元
2008-10-13 14:19:08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王永志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13日讯 经过训练的导盲犬,可以引领主人走路、乘车……导盲犬是视障人士的眼睛、助手,是亲密的家庭成员和忠诚的伙伴。但是目前,哈市共有7.2万名盲人,这些盲人出行的辅助工具仅仅是一根盲杖或是亲友的搀扶。

  导盲犬历史

  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1819年一个叫海尔.约翰的人在维也纳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导盲犬训练机构。后来海尔还出版了一本小册子详细描述了中心的工作,但在当时这个项目并没有被世人广泛知晓。几乎100年之后人们才开始重视导盲犬,原因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很多德国士兵失去了视力,医生赭哈德得到灵感在德国开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导盲犬训练学校。

  能记住 一年前去的地方

  据了解,导盲犬的训练不但要训练行走路线、听从主人的指令,还要训练在主人面临危险时,拒绝服从指令直到危险排除。

  在训练过程中,导盲犬将走直线,不低头闻地;行走时紧贴主人左边并稍领先;在所有上下楼梯前停住;在所有十字路口停住并听从过马路的指令;避免横向和纵向的障碍物等。主人处于危险境地时导盲犬拒绝服从指令,比如:主人命令穿过马路,但由于视障没有发现拐角处正在驶来的汽车,这时导盲犬的职责是拒绝服从指令直到危险排除等等。

  犬有很好的记忆力,通常在共同生活一段时间后,导盲犬会对主人的规律性作息时间非常熟悉,犬能记住主人一个朋友的住址,即使一年后仍然会引领主人到达那个地点。  

  哈市残联组联部白处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哈市没有一家专业的导盲犬训练中心,也没有一条导盲犬在为盲人服务。

  据了解,导盲犬的培训过程长达18个月,综合费用近20万元,工作寿命8—10年,普通盲人家庭难以承受这样的支出。培训是从小犬出生后2个月开始,第一阶段为12个月。训练过程主要培养小犬熟悉各种公共场合,比如商店、餐厅、游乐场、学校、电梯、人行横道、红绿灯、公共汽车、火车、飞机等;训练一些基本的服从命令,比如坐、等待、站立、行走等。导盲犬体型要适中,便于牵引;性格要稳定、忠诚。

     注册登记

  需要有北京“毕业证”

  导盲犬应尽快进入盲人家

  据哈市公安局犬类管理所邹德年介绍,根据《哈尔滨限制养犬规定》中规定,哈市市区内禁止饲养大型犬。第十条规定,限制养犬区内科研单位饲养的科研实验用犬、演出团体饲养的表演道具用犬、重点防护单位饲养的护卫犬和盲人饲养的导盲犬,应当向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提出申请,经审查同意后,携犬到市兽医卫生防疫机构进行免疫注射,凭《犬类免疫证》及公安派出所审核同意材料到市公安机关登记,领取《特种犬类准养证》,并按规定进行年检。

  邹德年告诉记者,导盲犬的登记注册需要主人出示犬类在北京导盲犬培训中心的毕业证后,才能在哈市犬类管理所登记注册。但是,目前,哈市还没有一条犬拥有北京导盲犬培训中心的毕业证,所以没有一条犬获得了《特种犬类准养证》。

  导盲犬 应尽快进入盲人家

  黑龙江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曲文勇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哈市导盲犬的发展应当有两方面:一方面保障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只有残疾人生活水平提高了,才有能力训练和饲养导盲犬。另一方面,在制度上给予导盲犬照顾。据了解,作为为视力障碍者提供服务的导盲犬,很多国家都给予立法保护,比如澳大利亚在《反歧视残疾法令》《伴侣动物法令》等法令中给予明确规定:导盲犬可以进入商店、餐厅、酒店、飞机、公共汽车等任何公共场所。

责任编辑:路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