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18日讯(贺英 韩冰冰 记者 高长利)“割地腰要折、拉地一身汗、压场吃嘴灰、扬场满脸花。”这是萝北县勤俭村农民杨武臣对30年前秋收场景的形象描绘。“当年联产承包时,我才8岁,家里分了40亩地,每年秋收时,全家人‘上阵’都要忙活一个多月。今年我们农机作业合作社承包了7500亩地,用不上半个月就可以颗粒归仓了。”老杨的自信源于他的“铁牛”后盾——4台大型拖拉机、5台小型拖拉机。而这一切,在30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30年前,萝北县仅有80台拖拉机和240套配套机具,总价值136万元,农业耕播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仅为23%。到2007年底时,全县的拖拉机拥有量达到了6510台,各类配套农机具达到13265台,农机总值达1.2亿元,农机耕播收综合机械化水平88.6%,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多。
农业机械化迅速普及,推动了萝北县现代农业迅速奔跑。“过去叫开镰,现在叫开机,粮食越收越多,农活越来越轻。”许多农民这样说。联合收割机跨区秋收成了乡村大地一大壮景。尤其是2004年以来,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85万元,拉动农民投入购机资金约1000余万元,而专项补贴额度更是达到了购机所需资金的30%。
近年来,农村作业合作社逐渐兴起,勤俭村、黎明村等5个合作社的成功组建为农机标准化作业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实现了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建立起新的土壤耕作制度、土壤培肥制度和应用栽培方式,充分发挥机械优势,实现土地连片耕作,减少机车空运转,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而农民以土地入股,解放的剩余劳动力可以人事其它产业,年末还可以“捞”分红。
而对于萝北县农机发展的未来,该县农机局局长蒋克普的话令记者印象深刻,“全县农机发展的8341目标,8就是在8个乡镇建成8个万亩农机化集中作业区,3就是三年内在三个山区乡镇建成3个农机合作社,4就是建立县、乡、村、农机大户4级农机化服务体系,1就是1个土地流转后的机械化规模经营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