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19日讯 人们常说水火无情,在一场场火灾的背后,是一次次悲剧的发生,是一个个滴血含泪的故事。近日,记者回访了几例曾经发生在哈尔滨市的特大火灾,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从这些痛苦的回忆中,吸取经验和教训,“珍爱生活,认真防火”。
2003年2月2日(正月初二)17时59分,哈尔滨市道外区天潭酒店发生特大火灾,33人死亡,10人受伤。火灾是由于一名酒店服务员违规用汽油代替煤油燃料添加取暖炉引起的。最先着火的部位是大堂门厅,很快火焰沿着楼梯窜向二楼。一层原有两个出口,着火时有一个出口是被封堵的,窗户上设有防盗铁栅栏。在死者中,有7名是酒店的服务员,有26名是来此欢度春节同家人亲友共进晚宴的市民。
五年多过去了,14日,记者来到了天潭酒店的原址——哈市道外南十二道街,酒店原址至今仍闲置在那里,一楼的玻璃门上张贴着对外招租的启事。记者透过玻璃窗向里面看,发现原来的酒店大堂已满是蜘蛛网,地面上积攒着厚厚的一层灰。
救人英雄还在开食杂店
杨洪杰经营的食杂店与天潭酒店仅一道之隔,2003年2月2日将近18时,他在店内看到大火从天潭酒店门里往外冒,一楼大玻璃窗内有数十人扑在窗口,拼命砸窗。杨洪杰马上让女儿杨慧报警,自己则冲进火海,搬起一台自行车向玻璃窗扔去。玻璃太厚,没砸破,杨洪杰又飞速返回食杂店找来斧头,用尽浑身力气抡向玻璃窗。“哗啦”一声,玻璃碎了,逃生的出口被打开了,里面的人纷纷冲了出来,共有27人获救。
14日,记者来到天潭酒店的原址时,竟意外地发现,这名救人英雄还在对面经营着他的食杂店。旧话重提,这位英雄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事没啥,换了谁那时候都得想办法救人。”
被杨洪杰救的那些人与他已经没有任何联系了,但一些素不相识的普通市民却常慕名前来拜访他,还不时照顾小店的生意。
因为那次火灾轰动全国,全国的媒体都进行了报道,救人英雄杨洪杰也成了名人。“那几年,经常有不认识的人光顾我的食杂店,进门就问‘你就是那个救人的英雄吧’,弄得我特别不好意思,每当这时候,我都会和他们聊上几句,而这些人走的时候也总会从小店买些东西再走。”杨洪杰说,其中有些人是慕名而来想看看他的,也有一些是路过这儿,想起了那场大火,就到他的小店来聊上几句的。
“这些人(住)哈市哪个区的都有,我这小店还在老地方,也好找,所以特招人。”杨洪杰笑着说道。
护童服务员已光荣入伍
在天潭酒店特大火灾中,很多人难以忘怀那个怀抱3岁儿童跳楼负重伤的服务员王艳。
当时着火后,酒店服务员王艳跑进二楼的包房,站在窗外的空调机上正准备跳下。这时,一个抱孩子的妇女泪流满面地对跳下去的家人喊:“我把孩子扔下去,你们能接就接着吧。”看着活泼可爱的孩子,王艳来不及多想,说道:“大姐,把孩子给我,我抱她跳下去,不能伤到孩子。”妇女泣不成声,把孩子交给王艳。孩子挺重,往楼下跳时,为了护着孩子,瘦小的王艳身体重重着地,孩子安然无恙。
王艳在这次火灾中是受伤较重的,但当年记者采访她时,她却没有丝毫后悔:“这是个小生命,谁赶上谁都得救。”王艳也因为这次救人事迹,被评为2003年度黑龙江省“见义勇为先进分子”。
五年过去了,很多哈尔滨人还牵挂着这个女孩子,她的伤怎么样,有没有留下残疾,她生活得好吗?记者也希望能了解她现在的情况。14日,记者先来到哈市第四人民医院,当年参与救治王艳的骨科孙护士告诉记者,王艳是克山县西建乡人,入院时胸椎11、12节骨折,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王艳恢复得很好,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据孙护士介绍,事后王艳还给医院送来了一面锦旗,以前一直挂在骨科的诊室里。孙护士说,那之后就再没和王艳联系过。当记者打听王艳后来的情况时,医务人员称,听说王艳后来参军了,但不敢确定。
为了核实这件事,记者先后找到哈市道外区委和黑龙江省精神文明办公室,但都没有确切的答复,后来记者在查阅资料时,发现在2004年1月刊发的《中国民兵》杂志上,有“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女民兵王艳经政审体检,被批准光荣入伍。王艳在一次大火中怀抱一名被火海包围的3岁儿童跳楼负伤,其英雄壮举传遍龙江大地”的内容,知道这个心地善良的女孩子能有一个好的结果,可能很多市民都会为她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