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20日讯 18日下午,省长栗战书主持召开黑龙江省乳业发展座谈会,与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杜家毫,副省长吕维峰共同听取部分乳品企业负责人对黑龙江省乳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研究进一步做大做强黑龙江省乳品产业。
黑龙江省是传统畜牧大省、乳业大省,2007年奶牛存栏181万头,鲜奶产量478万吨,位居全国第二。全省共有规模以上乳品加工企业81家,拥有完达山、飞鹤、龙丹、摇篮等一批知名乳品企业和品牌,在全国乳业发展中占有一定的实力和地位。座谈会上,完达山、龙丹、飞鹤、摇篮等四家乳品企业负责人重点介绍了各自企业发展情况,对加快全省乳业健康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会上,栗战书对黑龙江省乳品企业家多年来为全省乳业发展做出的积极贡献表示感谢。他指出,黑龙江省地处世界公认的奶牛饲养黄金带,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具有发展乳业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资源优势。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乳业振兴作为推进“主辅换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突破口,在全国率先出台了一系列乳业扶持政策,乳业生产的安全体系初步形成,呈现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但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基地建设相对滞后、加工和储运能力不强等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必须抓紧谋划,整合现有企业,加强基地建设,坚决做好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做大龙江品牌,推动畜牧乳品产业稳定健康快速发展。
栗战书强调,当前推动黑龙江省乳业健康快速发展有三个有利条件,一是有一批机械化、现代化、标准化水平较高,且具备一定规模的乳品加工企业;二是乳品龙头企业大多有自建、自管奶站,在保障乳品生产质量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三是推行了标准化、规模化的奶牛养殖场、养殖小区、专业合作社和养殖大户。这三个有利条件确保了黑龙江省乳制品的质量安全,使黑龙江省的乳制品经受住了市场和消费者的检验。当前和今后,要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加大对乳制品市场需求、品种结构和营销半径科学系统地预测分析,明确黑龙江省乳制品发展的目标方向。
要积极转变乳业发展方式,规范乳品生产的组织化程序,按照市场机制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在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奶牛饲养户间结成利益共同体,真正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要采取市场运作、政府组织、龙头牵动等多种办法,引导加工企业走集团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加快构建以规模化、集约化为特征的产业基地,提高乳制品产业竞争力。要加快乳业资源整合,合理规划乳品企业生产布局,加大市场化融资力度,淘汰整合一批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的企业,坚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要深刻吸取三鹿奶粉事件教训,全面做好畜牧产业质量安全工作,从源头上保障生鲜乳质量,切实保证乳品质量安全。
栗战书要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大对乳品企业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抓紧研究制定黑龙江省乳制品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完善扶持政策体系;关心重视企业家成长,造就一批企业家队伍;强化宣传引导,为龙江乳业造声势,促进黑龙江省乳业更好更快发展。
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