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20日讯 “我们家门前的小街,环卫部门清理后只能好两天,过两天又脏了。”19日,哈尔滨市道外区南勋街居民张志发指着门前的无主建筑工地告诉记者,前两天,环卫部门刚刚动用大铲车和大货车拉走了这里的垃圾,今早又有人往这儿偷偷倒建筑垃圾。据了解,哈尔滨市每天都会发生建筑工地偷卸垃圾的事件,估计能有100多车。
一个看似简单的垃圾清理,在哈尔滨市却涉及到多个部门管理,除了城管、环卫部门,还有建设、物业、社区、办事处和铁路等十多个部门,由于管理的“婆家”过多,这使清理反复的老大难问题始终难以解决。道外区居民张先生反映的问题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南勋街上有一处无主工地,由于没有人管理,就成了其他建筑工地和附近居民偷卸建筑垃圾、装修垃圾的场所。市民反映强烈了,城管、环卫部门只好进行清理,但因为没有彻底根治的良方,就陷入了脏了就清、清了又脏的循环之中。
还有一些建筑工地和新建未交接的居民小区垃圾清理难度大,按照相关规定,这些区域的环境管理和日常保洁归建设部门和小区物业,但建设部门以没有物业部门为由,长期破坏环境而不尽管护义务,而有物业管理的小区,物业却又把责任推给建设方。作为城管环卫部门,只能进行协调,协调未果,只能任由环境脏乱差。
目前,哈尔滨市还有一批弃管小区和无物业小区,生活垃圾任由居民随意丢弃和堆放。居民对此进行举报,环卫部门接到举报后协调街道办,街道办又协调社区,有条件的社区雇车进行垃圾处理,而无条件的社区只能眼瞅着居民院一天更比一天脏。
有关人士认为,环卫部门只管主干街路的清理,而街道办只管小街和社区的垃圾清理,这种机制本身就存在一些弊端。对此,哈尔滨市城管环卫部门表示,环卫部门正在研究相关办法和积极措施来弥补街道等部门市容保洁标准较低、日常管护不力等问题,并争取市、区两级财政的支持,希望早一天在同一个精细化管理水平下,建立长效机制,解决哈尔滨市目前存在的垃圾清理症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