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24日讯 黑龙江新闻网援引中国青年报报道,23日是哈尔滨市供热第三天,可市民议论最多的不是暖气烧得热不热,而是今年的热费上涨幅度。10月19日,哈尔滨市政府公布了2008年至2009年度,供热期供热具体价格标准是每平方米44.49元,照比上一个年度上调了7.14元,涨幅达19.1%。
此前举行的听证会上,哈尔滨市供热企业建议,供热价格每平方米应上调9.22元;而听证会的代表一致认为涨幅过高,应控制在5元以下。
最后,哈尔滨市政府常务会议确定,上涨幅度为7.14元。但对于居民用热,政府按煤价上涨因素的15%补贴供热企业,这样居民实际每平方米上调5.8元,即每平方米40.35元。
听证会成为“听涨会”
9月下旬,哈尔滨市供热企业协会代表159家会员单位向市政府提交了《关于城市居民供热实行煤热价格联动的申请》。申请中提出,由于燃煤市场价格大幅攀升,供热成本倒挂严重。需要及时实行煤热价格联动,调整供热价格。
所谓煤热价格联动机制,即热力出厂价格与煤炭价格联动。按照有关规定,当煤炭到厂价格变化超过10%后,相应调整热力出厂价格。为促进热源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热源生产企业要自行消化10%~30%的煤价上涨因素。当煤价下降时,按热源生产企业消化上涨因素的同等比例核减热价下调幅度。
10月15日,哈尔滨物价部门主持了煤热价格联动公开听证会,供热企业和33名社会各界代表参加。
听证会上,供热企业代表纷纷表示:“按照现在的煤价,去年能买3吨,今年只能买到两吨,我们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热是一种商品,应遵循市场价格规律。”
哈尔滨城市供热协会副会长、哈物业供热集团锅炉供暖公司总经理程德和代表供热企业陈述了热价上调的理由说,燃煤是哈尔滨市供热的主要燃料,约占供热成本的60%。现行煤价每吨约536元,比2005年制定现行热价测算时的每吨340元上涨了196元,涨幅超过了57%,不涨价,企业都面临亏损。
他说,仅此一项,导致每平方米使用面积供热成本增加10.24元。再加上水、电、人工费、材料费价格的上涨,供热成本总计增加12.22元。供热企业通过提高效率、节能降耗,可以自行消化承担10%的燃煤上涨因素,因此建议煤热价格联动标准为每平方米使用面积上涨9.22元。
“热是商品,由于成本上升而提高价格是合理的。”参加听证会的33名消费者代表一致认为。但他们同时指出,27%的涨幅太高。“热不能完全等同于水电煤气等商品,政府、企业都应承担一些,不能将涨价全部转嫁到百姓身上。”
哈尔滨锁厂工人宗彦杰认为,煤价上涨,老百姓对上浮热价可以理解。但百姓也有难处,尤其是很多“4050”下岗人员、低收入家庭等不能纳入补贴范围的边缘群体,收入低,还要承担其他物价上涨因素,热费一下子涨太高,恐怕承受不了。
哈市民政局低保局副局长冯毅民算了一笔账:哈尔滨市很多低收入群体,月收入都在500元左右,以使用面积45平方米的房子测算,调价后的热费个人支出接近两个月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