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东北网10月24日讯 国家根据“绿色照明工程”惠民政策,支持哈市60万只节能灯,同种产品是市场价格的1/4,市民企盼,企业配合。然而计划10月底发售完毕的节能灯,目前只订购出一半
随着百姓环保意识的提高,买节能灯的人越来越多,但由于其市场零售价格要高出普通白炽灯几倍,并且使用寿命短,着实阻碍了老百姓更换节能灯的脚步。今年,国家推出“绿色照明工程”惠民政策,由于政府补贴,百姓可以花很低的价钱买到节能灯,并且按照国家要求,这些节能灯使用寿命不低于8000小时,在节能灯市场中属优质产品。这本应是趋之若骛,争想购买的便宜事儿,但却由于推广的中间环节出了问题而“卡了壳儿”。
一个让百姓得实惠的60万只节能灯推广工作,如今却出现了居民想买买不到,企业订货却不到一半的局面。
日前,南岗区居民李女士遇到了一件烦心事,她在所属社区登记购买30个3.5元一个的节能灯,快两个月了,打几次电话催问,却被告知没到货,她只好到市场上花10多元买了同样的灯。李女士说,早就听说国家正在推广一批节能灯,居民可以市场价格的1/4购买,本想借此机会多买几个,但是迟迟买不到。
与李女士相比,陈女士却有着另一种遭遇:10月17日,陈女士打电话到她家所属的道外区南直街道办事处询问登记购买节能灯的事,打通了办事处两个部门的电话后,得到的回答都是一样:“没听过有节能灯推广的事。”
与此相反,此次节能灯推广工作中被指定的一家节能灯生产企业负责人这几天却在为推广的事着急。他说,因为是政府的惠民工程,企业几乎以出厂价格销售,本以为会供不应求呢。眼看着节能灯推广的时间已经过去大半,但他们签订合同的订单数还不足15万只,即便是这样,他们还是三家被指定公司中订购最多的一家。据三家公司粗略统计,截至10月16日,三家公司在哈市签订的节能灯购买数还不足22万只。仍有30多万只质优价廉、政府补贴的节能灯仍没进入百姓家。
中间环节梗阻推广路
据哈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哈尔滨市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实施方案》,由有社区负责向居民推广节能灯。但在实际运作中,许多街道办事处、社区等基层单位因为人员不足等多种原因,往往不能深入推广,将工作做细做透,致使节能灯推广工作在中间环节“卡了壳儿”。
在采访中,有的社区主任也反映,因为宣传力度不够,许多市民根本不知道有国家补贴购买节能灯的事,更不了解优惠政策,就连他们自己在刚开始接到任务的时候还以为是一种摊派,不免产生抵触情绪,只有在详细了解了这件事情的意义后,才认为是件好事儿,推广起来才有劲儿。同时,由于市民不了解,要想推广好,自然要多下一些功夫。
有的街道办工作人员认为,推广之所以难,渠道方面存在问题。虽然是惠民工程,需要政府部门操作,但应该借助市场渠道,在超市设一些专柜,让市民凭身份证限购。
也有的具体工作人员反映,由于厂家配货不及时,迟迟供不上货,影响了群众的订购积极性。
完成任务较好的香坊区香大街道办事处横道社区居委会主任汪玉琴说:“订单都是一家家走出来的。”因为意识到此次节能灯推广是件让百姓受益的好事,所以社区不惜出动人力物力开始挨家挨户的宣传,由于社区人手不够,汪玉琴就请来了社区内每个楼的楼长和每个单元的组长挨户上门宣传,同时找来社区内的舞蹈队、秧歌队的队长来向广大群众宣传节能灯的好处。
让惠民工程
真正惠民
记者从哈尔滨市发改委节能办获悉,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他们正在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进一步宣讲节能灯推广的意义和政策,协调解决厂家与各基层推广单位出现的各种问题。目前看来,10月底前60万只节能灯的申购任务很难完成,估计推广工作将向后延续,届时,节能办将与厂家商量如何采取措施尽快完成60万只节能灯的推广任务,让更多的百姓买到国家补贴的节能产品。
对于现状,节能灯生产企业也表示,节能灯推广仍在继续,同时他们正在研究,采取通过在部分区域建立直销点的方式进行推广,届时居民们可凭身份证到直销点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