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29日讯 今天出版的《黑龙江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全文如下:
我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是一个无法回避、不能回避的现实。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正在向快车道迈进,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又好又快,更好更快”,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怎么才能好起来快起来,靠什么好靠什么快?黑龙江的发展之路怎么走,怎样才能越走越宽越走越畅?答案已经明晰,那就是把科技进步、科技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由主要依靠物质投入推动经济增长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并将其放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八个着力点之首。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既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我省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如果我们不能从资源型的发展道路上走出来,不能真正地走上依靠新的科学技术发展的道路,我们就不敢说能真正走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
今年以来,围绕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我省在科技进步、科技创新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相继出台了《黑龙江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规划》,近日省政府又讨论并原则通过了《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若干意见》;先后与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建立了会商制度,分别签订了合作会商制度议定书;举行两次规模较大的项目论证会,谋划和筛选了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带动力强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这些工作,很多都是基础性的,为我省新一轮的经济发展积聚力量,奠定基础。
我省科技实力比较雄厚,科技创新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但由于科技体制综合改革不到位,科技创新机构不够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不健全,科技人员创新激励机制不健全,科技创新表彰机制不健全,各种科技资源整合不够,我省的科技实力和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科技作为独立的生产力因素,是撬动经济发展的杠杆。创新就是要改变现状,就是要不断突破,创新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要使科学技术更快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还在于科技经营能力的提高,在于管理能力和效率的提高。因此,必须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产学研结合;必须加快科技园区建设,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必须建设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必须培育和引进领军人才,打造科技创新团队;必须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
2008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一个新起点。方向就在新项目、新产业、新技术、新体制,目标就是向科技要产品、要产业、要速度、要效益。现在是高科技时代,新的科学技术不断涌现,新的产业不断产生,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不能再囿于成规,不能再错失良机。要进一步增强依靠科技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为目标,加强组织协调,完善投资机制,建立服务体系,加大扶持力度,切实把科技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转化为支撑黑龙江更好更快发展的新产业,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黑龙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