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黑龙江省高新产业破解发展瓶颈 迎来清障之旅
2008-10-29 14:20:31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赵宇清 彭溢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29日讯 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是保持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黑龙江省这样一个老工业基地来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工业产业格局。

  黑龙江省在发展新材料产业和生物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科技实力雄厚,产业基础扎实,政策措施优惠。当前,黑龙江省已将新材料产业和生物产业作为加快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正在积极建设铝镁合金材料、硅基材料、钛合金材料三个科技产业基地,着重在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环保、生物能源和生物制造等五大领域发展生物产业。

  2007年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864亿元,高新技术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30.3%。为了能让这组数字实现更快的增长,从春到秋,黑龙江省相继出台了《生物产业发展规划》、《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规划》,近期省政府又原则通过了《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若干意见》,这些文件为破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遭遇的瓶颈问题提供了一系列的资金保障、人才保障和技术攻关保障政策,而这一切也将令黑龙江省的高新技术产业迎来一次全新的清障之旅。

  障碍1:科研项目孵化难寻基地

  东北农大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刘忠华2006年实现了我国首例采用成体体细胞克隆东北民猪的突破,并且现在克隆猪已与普通公猪配种,成功地生下了小宝宝。而实现这些成果的背后刘忠华和他的团队付出了相当艰辛的劳动。一度因为没有实验基地,这位旅美归来的博士后不得不带领自己的团队亲自购猪、养猪。那段时间,他和课题组的成员不得不一边做胚胎实验,一边照顾买来做实验的猪。尽管大家尽了力,但实验还是因为猪的生长条件不达标而以失败收场。后来,一家养猪企业与课题组合作,没了后顾之忧,克隆猪的实验才一举成功。

  刘忠华博士培育的全国首例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克隆猪。

  克隆技术的研究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也需要稳定的实验基地。如果想令实验基地具有稳定性,就必须由政府出面,这是刘忠华的观点。刘忠华说,企业始终是要以追逐利润为目标的,某些尚不能到达应用阶段的基础研究或许很难引发他们的兴趣。唯有保证了实验基地的稳定性,才能保证我们的科研工作可以长久地做下去。国外一般都是由一个大公司来做这种实验基地,公司可以自负盈亏,能够将一部分资金用于科研,同时有了新成果时推出更新换代产品。但是在黑龙江,目前还没有能达到这种水准的企业。克隆技术研究是在为未来存钱,如果别人做成了这块产业,我们就很难分得这块蛋糕了,所以解决实验基地的问题真的是当务之急。

  清障办法:新建整合基地

  省发改委副巡视员韩立华说,黑龙江省第一次编制了生物产业发展专项规划。规划的总体目标就是要形成两个国内基地,建设一个世界中心,逐步形成以疫苗、诊断试剂、中药开发为主的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以农业良种培育为主的国内生物产业基地,建设成世界经济动植物产业中心。

  韩立华还告诉记者,近期在江北利民开发区就有一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揭牌。基地由政府管理,为企业入驻提供服务,既不是政府包办,也不是单一的企业行为。基地中将搭建一系列的公共服务平台,构建重点实验室,建设技术研发中心,让科研成果在这里实现孵化、中试等一系列过程。当然基地不一定就要新建,也可以整合现有的资源。


 

  障碍2:新材料发展存在三大缺口

  黑龙江省新材料领域具有一定的特色与优势,一是生产新材料及其制品的自然资源具有垄断性,如石墨储量全国第一,近40多种矿藏储量位居全国前十位;二是在某些材料加工技术上全国领先,承担了国防工业和重工业中的重要角色,如铝镁合金加工技术、特种陶瓷材料制备技术、特种焊接材料制备技术都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截至2006年底,黑龙江省共有新材料领域企业232家,占全部高新技术企业的15%。2006年,新材料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458.9亿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的27.38%,同比增长23.71%,实现工业总产值457.6亿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最大,为28%。

  记者从省科技厅了解到,2008年初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努力提高新材料产业竞争力。围绕新材料产业发展,黑龙江省正在积极建设铝镁合金材料、硅基材料、钛合金材料3个科技产业基地。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铝镁合金基地,到2010年铝镁合金基地的年产值将达到100亿。

  东安集团锻铸公司是唯一一家国防科工委定点的大型铝镁合金铸件研制和生产基地,公司在大型镁铝合金铸件的研制已有近60年的历史,在镁合金熔炼充型防燃、细孔铸造、大型复杂镁铝合金铸造等技术在国内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该公司的总工程师解维生告诉记者,镁铝合金铸件因其强度大、重量轻的特点主要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并且目前航空、航天、电子、船舶、汽车等行业都在大力推广使用镁铝合金,需求量很大。2008年公司的销售额将达到3.5亿,预计到2010年年销售额将达到10亿。但是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难题,虽然公司产品在国内属于领先水平,但与国际同类产品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许多技术难题目前还难以破解,这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资金支持。此外,生产线的设备虽已部分更新,但还有一些配备设施跟不上生产的需要。解维生将这些困难归纳为:资金缺口、人才缺口和硬件缺口。

  清障方法:多渠道多方式为科技筹款

  在原则通过的《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各级政府和部门要优先予以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适时组织专家开展技术咨询。省内银行类金融机构对本省科技企业贷款年递增率20%以上,作为省政府每年实施奖励的重要考评因素。在人才激励机制上,允许科技人员提取完成所承担的省级科技开发类项目经费的10%作为劳务费和奖励。

  障碍3:成果变产品隔着厚壁

  东北农业大学的向文胜老师研发了一种抗寄生虫药物,这种药物一年的销售额是十几亿美金。然而,这项科研成果在落户时却被外省的一家企业抢走。而事实上,在制药环境上,黑龙江还占据着极大的地缘优势。只不过,我们目前尚未达成科研优势与地缘优势的联姻。

  2005年,向文胜研发的一种抗寄生虫药物走到了生产阶段。而那个时候,我国的驱寄生虫药生产品种少,极具发展空间。并且,从国际的发展趋势来看,兽用化药中销量第一的也是寄生虫药。于是,他满怀期望地向黑龙江的企业投出了橄榄枝。然而,遗憾的是黑龙江的企业大多对新成果不是很敏感。那会儿黑龙江的药企更渴望生产一些市场销量比较成熟的药物,并且当时黑龙江专门生产兽药和农药的企业也不多,因而这项科研成果最终未能在黑龙江落户。

  浙江的一家企业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生产了这种抗寄生虫药物的原药。但是这家企业也只赚到了生产原药的钱,原药又被出口国外制成制剂销售,而此时的制剂又比原药贵了十多倍。目前,这种药物一年的销售额已达到了十几亿美金。十几亿美金是个什么概念呢?据资料显示,2005年全国共有兽药企业2600多家,产品品种300多种,总销售额才180亿人民币左右。而这十几亿美金几乎占据了我国兽药销售额的半壁江山。

  当然,这对于黑龙江的药企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笔损失。据向文胜介绍,黑龙江有很好的制药条件,这里是大豆、玉米、土豆的主产地,而制药常用的原材料就是豆粕、玉米粉和淀粉,许多南方的药厂都要从黑龙江订购制药的原材料。并且黑龙江气温偏低,气候干燥,特别适于制药。而生物制药又是一个高利润行业,如果黑龙江的药企能将眼光落在这个朝阳产业上,定会有一番大作为。

  清障方法:政策保障拓出绿色通道

  此次原则通过的《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若干意见》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制定了多项激励机制,从2009年开始,省政府安排或增加资金重点支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实施省科技产业“211工程”和重大科技专项,推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确保黑龙江省经济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省级各类专项资金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要给予优先立项。此外,在充分利用现有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基础上,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信息资源整合、构建以省级市场为核心、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成果交易体系。省科技网站和省科技成果交易市场要将知识产权信息优先纳入和优先交易,并逐步建设和完善服务于支柱产业、重点行业和企业集团的服务终端。


 

  生物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

  经过多年培育,黑龙江省生物产业呈现出增长速度加快的良好势头。生物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知名企业和生物产品不断涌现,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制造等生物产业初步形成,生物产业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

  黑龙江省生物制品一厂的生产车间内,技术人员正在对不免疫蛋进行注毒。记者郭俊峰摄

  要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五大领域,加强生物资源保护、生物安全管理和生物产业服务三大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实施疫苗诊断试剂和新药、现代中药、生物育种、绿色农业生物产品、生物能源、生物基材料、微生物制造七大专项,依靠发展政策和重大项目两大支撑,全力推进生物产业发展,在竞争中抢占制高点。

  力争到2010年,生物产业总产值超过800亿元,增加值占全省GDP的2%以上;到2020年,生物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5%以上。

  新材料产业黑龙江省新兴高新支柱产业

  2008年初,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加快实施六大科技专项,努力提高新材料产业竞争力。围绕新材料产业发展,黑龙江省正在积极建设铝镁合金材料、硅基材料、钛合金材料三个科技产业基地。实现黑龙江省“十一五”乃至到2012年新材料产业发展目标,逐渐使新材料产业成为黑龙江省的新兴高新技术支柱产业。

  铝镁合金铸造生产线。

  新材料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和先导,截至2006年底,黑龙江省新材料领域企业232家,占全部高新技术企业的15%。2006年,新材料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为458.9亿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的27.38%,实现工业总产值457.6亿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最大,为28%。

  供外脑发展战略产业供需两旺

  10月27日,在省政府举办的“中国海外学人黑龙江新材料开发、生物技术专题洽谈会”上,来自黑龙江省百余家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人员纷纷赶来,与留学美国、加拿大、日本、新西兰等国的海外英才交流洽谈,寻求黑龙江省开发新材料和发展生物技术的新技术、新项目和新理念,当天双方共达成数十个合作意向。

  自由洽谈刚一开始,美中经贸集团国际部总经理张孟瑜的身边就聚集了黑龙江省高校和企业的“淘金者”。张孟瑜带来的项目是目前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的高性能新材料碳纤维的应用及市场拓展,他说,碳纤维的重量是钢材的1/5,不仅重量轻,还可通过技术手段满足高强度的各种类型构件,可用作制造飞机部件、航天器部件、高性能轿车、风力发电等很多领域。而他的工作就是为我国企业从欧美进口碳纤维原料,并为欧美企业在我国寻找生产制造渠道和采购其所需产品。

  与张孟瑜相谈甚久的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教授白续铎说:“和张总交流,让我了解了国际碳纤维材料发展的前沿技术。现在我们正在和哈尔滨一家科技公司合作生产碳纤维增强材料,明年产品将投放市场。这回与张总联系上了,今后遇到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问题肯定少不了向他咨询。”

  记者发现,在本届洽谈会上,外省海外学人的比例较往届有所增加。一些参加过往届海外学人洽谈会的留学生在黑龙江省立业后,又带着新的项目参加了本届洽谈会。从哈工大走出去的赵绘留美归国,2005年参加黑龙江省举办的中国海外学人洽谈会后,在大庆建厂,他研发的新型农业生物肥料目前已经在黑土地上创造效益了。去年,他生产的生物肥料增效剂,在大庆13万亩高标准农田和省农垦总局11个农场使用,使玉米亩增产10.6%,水稻亩增产8.8%。赵绘说,这项生物技术是他从国外引进后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他希望这项技术可以在家乡开花结果。这回参会,赵绘带回来的“天冬氨酸短肽螯合钙”,同样受到哈药集团等生物制药企业的青睐。

  “当前,黑龙江省已将新材料产业和生物产业作为加快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正在积极建设铝镁合金材料、硅基材料、钛合金材料三个科技产业基地,着重在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环保、生物能源和生物制造等五大领域发展生物产业。”据省政府副秘书长杨爱武介绍,黑龙江省在发展新材料产业和生物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科技实力雄厚,产业基础扎实,政策措施优惠。围绕省委、省政府发展这两大产业的战略需求,此次专题洽谈会邀请了50余位新材料开发和生物技术领域的高层次海外学人,搭建了技术交流合作平台,为转变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创新龙江提供了技术和智力支撑。

  技术人员在哈尔滨一科技园演示一种高纯度玻璃皮膜技术应用。这种材料可广泛应用于汽车外漆、船舰、钢琴及高档家具及不锈钢物体的表层。新华社记者周确摄

  “合成橡胶常温下柔软耐磨、零度以下坚硬如铁”的技术应用于轮胎制造,能提高冬夏两季高速行车的可操控性与安全性。新华社记者周确摄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