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1日讯 “如果要花数十万元钱才能挽救我的生命,我宁愿放弃,我不想让父母以后靠乞讨还债。”22岁的姜楠背过脸去擦拭眼泪,手中紧紧攥着一捆纸条。他告诉记者,这是医护人员、老师同学们在他病危时写给他的,就是这500余张充满了鼓励和支持的爱心小纸条,传进了ICU病房中,给了他活下去的勇气。
刚上大学发现患病
10月27日9时,记者来到哈医大二院消化科,得知记者要采访姜楠,一位年轻的女护士说:“这个小伙子是我照顾的病人中最坚强的一个,这孩子太懂事了。”说着,护士将记者带进了姜楠的病房。
姜楠的身体很虚弱,蜷缩在被子里的身体瘦得像个几岁的孩子,头发稀少,嘴上抹了大量的紫药水。姜楠今年22岁,家住双城,父亲腿部残疾,丧失了劳动力,这个家全靠母亲张秋菊在浴池打工维持生活。2005年,姜楠考上了大庆师范学院。那时候,全家人都为姜楠高兴,亲属们一起资助他上学。
可是,刚入学两个月,姜楠就出现了大量脱发、面部长黑斑的症状,到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诉他,他患有免疫性疾病,此病无法去根,只能靠激素维持,并且,身体会越来越虚弱。亲戚们劝他放弃学业,保命要紧。“这么多年,我一直在索取,我妈还没有花过我赚到的钱呢,我不能让她失望。”就这样,姜楠每天坚持着和同学们一起上课。经过努力,姜楠第一次考英语四级就顺利通过了,母亲张秋菊为病魔缠身的儿子取得了这样优秀的成绩而骄傲。亲属们将家里的积蓄拿出来,给懂事的姜楠买药看病。
血型稀缺牵动爱心总动员
病魔并没有因姜楠的顽强抗争而偃旗息鼓。今年9月,姜楠的病情突然急剧恶化,肝脏坏死、肾脏衰竭,消化道严重感染,医生给他下了病危通知单。9月29日,姜楠被转至哈医大二院ICU病房救治。医生采取了血液透析的办法进行治疗,可是,姜楠是ABRH阴性血,这种血型属于稀缺血型,姜楠的父母都是ABRH阳性血,不匹配,而医院只有少量存血。
得知这个消息后,ICU病房中血型是AB的护士纷纷去验血,希望自己能够帮助姜楠渡过难关。可惜,没有一个人合适。姜楠高中、大学同学中血型是AB的,也纷纷去验血,可是都不匹配。“这些好心人让我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他们对姜楠的恩情,我永远不会忘。”姜楠的母亲张秋菊感动地说。现在,姜楠的肾脏已经逐渐恢复,但是她担心,一旦姜楠病情恶化就需要大量的血液进行透析,如果供应不上,姜楠的生命又将陷入危机。
500张小纸条支撑年轻生命
被推进ICU病房的那一刻,姜楠就有心理准备,也许哪天就再也醒不过来了。姜楠高中、大学的老师同学们纷纷自发地到病房外陪伴他。同学们哭着将存有生活费的银行卡放到张秋菊的手中,让她给姜楠交治疗费,都被她蜿拒了,“学生们家境都不宽裕,我怎么忍心收下。”
姜楠的床边,放着一捆纸条,大概有500余张,每张纸条上,都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姜楠,你是最坚强的孩子,姐姐等你用英语与我对话呢。”这是ICU的护士写给姜楠的纸条。另一则纸条上写着:“老师还等着你回来照毕业照呢,我相信你很快就能恢复健康,咱们这个集体,一个都不能少。”这是姜楠的大学老师写给他的纸条。“我们每天都守在病房外,只要有护士进出,就托他们给捎进去,一天写三四十张。姜楠也每天都会给外面的人写纸条,知道他安好,我们都很欣慰。”姜楠的同学小雪说。姜楠感动地说:“每天,我都等待着纸条进来,盼着盼着,身体也就一天天好转了,这一张张写满了鼓励和支持的小纸条,给了我活下去的动力,我感谢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