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试验卫星三号”一飞冲天 |
东北网11月5日讯( 刘培香 记者 朱丹钰) 11月5日8时15分。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惊天动地的轰鸣声中,“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喷射出熊熊的烈焰,托举着哈尔滨工业大学抓总研制的“试验卫星三号”小卫星直刺苍穹,在湛蓝如海的天空划出一道绚烂夺目的轨迹。
“试验卫星三号”是我国第三颗技术试验卫星,主要用于空间大气环境探测新技术试验。试验卫星是对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一类新型卫星,发展试验卫星是我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是我国航天领域自主创新和新技术成果转化的需要,也是探索和推动我国航天技术跨越式发展的需要。由哈工大自主研制的我国第一颗技术试验卫星“试验卫星一号”,于2004年4月18日23时59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试验卫星三号”作为技术试验类卫星,基于“试验卫星一号”卫星平台进行一体化设计,充分继承了“试验卫星一号”的核心技术方案和经过飞行验证的技术成果,围绕各试验载荷的不同特点和特殊需求,进行了卫星结构、总体布局、热控的一体化设计,对卫星平台资源进行了系统优化,对部分功能部件进行了重新配置,进一步加强了卫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同时,“试验卫星三号”实现了围绕有效载荷的柔性化集成,具有较高的功能密度。它所采用的柔性化平台技术,解决了各试验载荷对卫星平台设计约束多的问题,实现了在小卫星平台上集成多数量、多品种试验载荷的设计目标,具有开放性和可扩展性。
哈工大作为全国著名的重点大学,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服务于中国航天事业。半个世纪以来,学校立足航天,服务国防,主动承担国家高、精、尖大型科技项目,形成了鲜明的航天特色。
作为由高校抓总研制,并具有明确应用目标的卫星,“试验卫星三号”的研制和成功发射充分显示了高等学校蕴藏的创新能力与优势,充分证明了高等学校在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中的组织实施和质量保证能力,充分体现了高等学校发挥多学科综合交叉优势,积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国家航天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决心和能力。说明哈工大已经成为我国卫星研制的一支重要力量。此外高校参与卫星研制,对我国微小卫星技术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对提高我国卫星应用的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