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8日讯 题:支教、医疗队剑门关下留真情
东北网记者 顾硕
编者按:2008年5月12日,一个注定被永远载入史册的日子!那一刻,晴天霹雳,地动山摇,数万人被埋入废墟,美丽的家园变得支离破碎。这场突如其来的特大灾难,严重波及历史文化大县剑阁,造成房屋毁损,人员伤亡。剑阁的特大灾情,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6月13日中央会议确定,黑龙江省对口支援四川省剑阁县灾后重建。三个月来,黑龙江省按照上级要求,结合剑阁县灾后重建的实际,探索创新,形成了一套符合援建工作实际的思路、机制,有力地推动了援建工作的开展。
在灾区,百姓们急需建好房屋恢复生产生活,但更需要文化知识和各方面的专业技术来让他们自食其力,延续美好的明天。我省支教队和医疗援助队不远万里来到剑阁县,并留下了永远的财富。
![]() |
一曲《感恩的心》献给支教队的老师们 |
用爱给孩子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当我们听到孩子们饱含深情的歌声时,在场的每一个人的眼眶都湿润了。在四川剑阁职业高中,13名来自黑龙江的支教教师已经在这个大山里工作三个多月了。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老师们用自己的辛勤耕耘为孩子们打开了一片广阔的知识天地。
![]() |
支教队教师为学生们做辅导 |
![]() |
支教队教师为学生们做技术指导 |
数控机床、计算机三维设计让学生们耳目一新,但由于教学设备有限,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支教老师除了吃饭和睡觉,几乎都在实验室。黑龙江省支教教师于梦忠说:“我们利用中午和晚上下班,分小班额的给同学们进行分组训练,只要能把学生们的技能提高上去,我们就达到目的了。”
支教队员条件艰苦忘我工作
高负荷的教学工作并没有让支教老师们退却,而艰苦的生活条件却让他们苦不堪言。因为气候潮湿而且学校都在山里,不但衣服被褥经常发霉长毛,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得了严重的寻麻疹,有时候晚上痒的整夜睡不了觉。因为余震不断,板房内经常没电、没水,支教老师就用手电筒备课,而这些还都是大家可以克服的,更艰难的就是用水难,由于地势高自来水压又低,每天不间断的接水也只够饮用的,而洗脸,洗衣服就要到几十米外的地方打水。
就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支教队的教师们没有一个人落过一堂课。“看到学生这么强烈的求职愿望,能利用这有限的时间让学生学有所得,我们觉得都非常值得。”支教教师卢德成说。
![]() |
医疗队的队员们看望新生儿 |
医疗队把技术带到剑阁
像支教队一样,我省医疗队也把专业的技术带到了剑阁县。近年来,剑阁县医院新引进了很多高科技仪器,但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培训,很多方面都受到了局限。针对这一情况,我省医疗志愿队把当地医疗、疾控系统的员工组织起来进行统一培训。
![]() |
医疗队员工作在ct室 |
![]() |
医疗队员为地震中的伤者做物理治疗 |
记者手记
初到剑阁,心境是惦念与陌生;此时心里更多的则是感动与欣慰。
八天里,四次的余震让我体会到了生命的可贵。
为感恩黑龙江省对剑阁县在灾后恢复重建中的无私援助,在剑阁县出台的震后旅游宣传促销优惠政策中明确提出:黑龙江省所有来剑阁县的游客凭黑龙江身份证永久性免票进入景区旅游。
就在这片大山里,在龙剑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个全新的剑阁即将展现在我们眼前,血浓于水的力量挺起了剑门雄关不屈的脊梁,让我们祝福剑阁,祝福龙江第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