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12日讯 省教育厅在深入学习研讨的基础上,组成10个专题调研组,深入各级各类学校和各市(地)开展调查研究,并采取设立群众意见箱和群众意见电话,在“黑龙江教育信息网”上公布电子信箱,发放征求意见函等方式,紧密结合查找解决影响和制约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影响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突出问题、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热点问题和自身在作风、能力、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探寻解决问题办法。经梳理,共确定了近期整改的11个问题,并推出首批整改措施:
1、针对以建设校企合作平台为载体,加快煤电化基地和服务外包人才培养问题,制定了“加快煤电化基地和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规划”,确定了“划拨专项资金,进行专业调整,推进校企合作,引进全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等工作目标,建立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和实训基地。审批了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等4所院校成立软件学院。
2、针对推进教育公平,完成均衡发展问题,制定了解决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农村“留守生”义务教育、进一步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的措施和办法,将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当地九年义务教育规划和城市事业发展规划,建立了经费保障机制。
3、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需进一步加强问题,进一步完善和实施了“农村骨干教师培训计划”、“送教下乡计划”、“农村教师进名校计划”和“农村教师远程培训计划”、“为农村培养硕士生师资计划”。
4、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制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长期培养规划”、“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意见”,拟于12月初召开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对相关工作进行专项推进。
5、针对信息中心、就业指导中心体制、工资问题,向省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了将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和就业指导中心变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专项请示报告,并积极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沟通,推进落实。
6、针对健全处务会制度,形成权力运行规范问题,积极推进“健全监督管理制度,规范权力运行”活动,相关处室对照规章制度目录,结合实际工作修改和完善本部门制度规范,并增强制度建设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7、针对推荐近期可转化的10项高新技术成果问题,组成调研小组深入省内19所高校,对产业化成果和校企合作研发项目进行调研和考察,筛选出可产业化项目40项、校企研发项目31项。
8、针对高教事业发展与资金需求矛盾突出的问题,以高教强省建设为契机,提出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力度,建立按生均培养经费拨款的增长机制,到2010年达到当年全国高等学校预算内平均生均培养经费拨款水平。积极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进一步拓宽高等学校办学和发展资金渠道。近5年每年安排一定数量专项资金支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平台建设和创新成果转化。9、针对家庭困难学生资助问题,进一步完善了就学地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国家奖助学金评审发放工作等相关政策,强化了高校“奖、贷、助、补、减”等项目的资助政策,研究全面免除中职学生学杂费的资助制度,确立了逐年加大普通高中贫困学生资助力度,2009年达到资助比例占在校生25%的目标。
10、针对解决城市义务教育免学杂费问题,采取措施,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
11、针对健全招考内部管理规章制度问题,从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入手,确定了“建立一批标准化考点,组建一支高素质监考人员队伍”的目标,制定了科学化管理制度和加强、规范考卷命题、印制、运输、保管、评卷评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