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评论文章:以改革创新促进文化大发展
2008-11-13 09:43:37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13日讯 今天出版的《黑龙江日报》发表评论文章,全文如下:

  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始终坚持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全部工作的主线,有力地推动了改革、文化事业的发展。但是,思想观念落后、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状况和形式主义的问题还依然存在,尤其是在文化事业的整体改革运行中,思想僵化、观望攀比的现象还非常严重。我们的思想解放程度还远远不够,无论是与周边兄弟省份相比,还是同国内发达的省份相比,特别是与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对于文化事业加快发展的迫切要求和愿望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坚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真正树立起黑龙江省自主创新的文化品牌,把黑龙江省民族文化产品推向更高的层次,真正实现大发展和大繁荣。

  一、要进一步拓展宣传文化工作的改革

  近年来,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在国内国际的形象有了很大改观,但文化作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为此,要着力提高对内对外宣传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以塑造文化精品为依托,努力形成与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黑龙江省面临的重大战略机遇和良好发展优势相适应的舆论和文化氛围。

  要围绕提升“实力、活力、竞争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要整合力量,加强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的研究,把各部门的改制、区域传媒事业的发展、宣传单位之间的结构调整等重大改革事项做好。帮助广大宣传战线上的干部群众正确分析形势任务、正确对待改革中的利益得失,破解难题,化解矛盾,引导热点。

  要加强文化基础建设,构建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各级领导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经济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这项工作,从经济发展和“文化搭台、企业唱戏”的角度,着力打造具有地方文化特色,融文化、经济、政治、社会于一体的综合文化场馆,使全省各地都有包括博物馆、图书馆、大型剧场、音乐厅等在内的综合性文化中心、宣传中心;乡乡都有文化站,并配以专业的具有事业编制的文化工作人员。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并分阶段完成全省农村书屋全覆盖。

  二、要改革创新,整合黑龙江省各高校中的艺术教育

  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雄厚的专业人才支撑。而专业人才的培养,又离不开专业的艺术院校。纵观黑龙江省文化事业发展的轨迹,每当文化事业高潮的出现,都是由一大批社会专业人才和学校培养出的专业人才作为基础的。建国前哈尔滨被称为“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音乐城”,这是由于当时哈市有着三所专业的音乐学校,两所专业的美术学校和大批侨民组成的乐团、歌剧团。在当时以俄罗斯为主导的各类学校办学中,音乐课、美术课是所有学校必须开设的课程之一。此外,社会上各种业余文化学校、文化班,个人设立的各种乐器专修班等,层出不穷。大批量的艺术人才得以有效培养。由于这种文化大氛围、大环境的直接影响,使得哈尔滨的文化名扬海外。建国后,“哈夏音乐会”的创办,也是由于当时哈尔滨市领导审时度势,在国内率先成立了专业艺术院校即“哈尔滨艺术学院”,加之一大批外来专业人才来到哈尔滨而得以顺利开展。“哈夏音乐会”这一独特的文化“名片”由于其档次和规模都位于当时国内的先进行列,由此招来了五湖四海的朋友带动了整个城市全方面的发展,提升了经济建设的增长率。

  三、建立有效机制,解决艺术人才外流问题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人才的外流是制约黑龙江省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瓶颈。一段时间以来,文化人才外流的现象在黑龙江省非常严重,据不完全统计,黑龙江省副高职以上的人员有1/10在外地工作,目前,留在黑龙江省的著名艺术人才不安心工作的现象也很严重。没有建立有效的用人机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黑龙江省在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尊重人才等方面出台过很多规章制度,但在运行过程中遇到很多方面的阻力和牵制。首先是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整体状况不均衡,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差别日趋严重,同样级别的工作得不到相同的回报。省内小城市的人才涌入大城市,大城市的人才大量流入国内一些发达地区。其次,黑龙江省的各级领导对人才的重视程度还有待于加强。在生活、工作、科研等方面应给予较好的关心照顾,提供相应的条件,特别是在一些艺术人才集中的高校、科研院所等,资金、设施等投入的力度还需加大。为此,黑龙江省应尽快出台切实可行的人才管理办法,建立起有效的动态机制,彻底解决艺术人才外流问题,为推动黑龙江省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外,我们还应抓住有利时机,打造现代出版工程、网络建设工程、数字报业工程、艺术精品创作工程、文化旅游工程,实现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黑河学院副院长 宋立权)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