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连续获得大奖 精品力作擎起黑龙江文学之旗
2008-11-13 16:11:18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杨宁舒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话剧《秋天的二人转》剧照。

  东北网11月13日讯 黑龙江地域辽阔,风光旖旎,物产丰富,民族众多,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具有独特历史特点,和现代文学一脉相承的特色文学。

  特别是近年来,黑龙江省作家的文学创作成绩斐然,屡获鲁迅文学奖、曹禺戏剧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大奖。在十月末揭晓的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评选结果中,黑龙江省作家迟子建凭借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获得了这一中国长篇小说的最权威奖项,不但为黑龙江文学争得了荣誉,她本人亦成为有史以来惟一一位获此殊荣的东北三省作家。回顾黑龙江文学的发展历程,盘点历年来涌现的精品力作和取得的辉煌成绩,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挖掘和利用黑龙江这座文化富矿。

  东北作家群 历史的明珠熠熠生辉

  省作协主席李曙光介绍说,从辽、金时期到清代初期的数百年间,黑土地就有了帝王诗人耶律倍、完颜亮的《木牌题诗》、《念奴娇》,这是中原文化与北疆文化交融的产物。而赵佶和吴兆骞、方拱乾及其《感怀诗》、《秋茄集》、《宁古塔杂诗》,则是流人文学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这时期文学史称流人文学崛起时期,为黑土地展现出了文学的曙光。

  东北沦陷时期出现的救亡文学与进步文学的形成,在全国产生了影响。最有影响的是以萧红为代表的东北作家群,创作了大量的反映社会底层人物命运和向世俗挣扎、呐喊的文学作品。《呼兰河传》、《生死场》、《八月的乡村》、《端阳节》、《山区收购站》、《口供》、《胜利》、《四年间》、《两家船》、《落雾时节》、《当》、《白滕花》、《高尚人的哲学》等在大众中广为传读。萧红、萧军、骆宾基、白朗、关沫南、支援、姜椿芳等作家引起国内人们的重视。至今萧红本人及其作品仍然是国内外专家竞相研究的重要课题。

  话剧《风刮卜奎》剧照。

  六十年代享誉全国的黑龙江文学

  东北解放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是黑龙江省文学创作的辉煌时期,特别是1945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黑龙江发生巨大变革,也是黑龙江的文学发展高峰期。塞克、舒群、萧军、罗峰、白朗、达秋、金人等相继回到黑龙江,延泽民、方行、颜一烟、公木、鲁琪、马加等也从延安等地来到黑龙江,他们一起开创了黑龙江文学的大繁荣。曲波、周立波、草明、马加、丛深、乌·白辛、鲁琪、巴波、严辰、沙鸥、方行、吴越等作家创作的《林海雪原》、《暴风骤雨》、《原动力》、《江山村十日》、《徐秋影案件》、《千万不要忘记》、《冰山上的来客》、《炉》、《河灯》、《辰星集》、《寻人记》、《泪的花环》、《血染着我们的姓名》等作品享誉全国。

  十万转业官兵奔赴北大荒,慷慨悲壮的生活造就了林予、林青、平青、梁南、王忠瑜、符宗涛、郑加真等一批以反映北大荒开发生活为主的作家和作品,与此同时,产生了韩统良、吕中山、郭先红、屈兴岐等一批工人作家和梁南、王书怀、刘畅园、赤叶、中流、林子等诗人,他(她)们的作品脍炙人口。随着全国各地的大批知青到黑龙江上山下乡,形成了北大荒知青文学群。梁晓声、张抗抗、肖复兴、陆星儿、陈可雄、蒋巍、贾宏图等作家的小说和报告文学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

与此同时,一批本土作家茁壮成长,影响较大的有阿成、迟子建、王立纯、常新港、孙少山、王左泓、韩乃寅、陈玉谦、曲晓平、张雅文、李琦、周树山、庞壮国、葛均义、全勇先、老屯、张爱华、徐景辉、王鸿达、徐岩等。

  

  电视剧《插树岭》剧照。

  新时期作品揽金夺银俏销市场

  进入新时期黑龙江省文学创作活动充满活力,硕果累累。自国家设立优秀短篇小说奖之后,就有锦云、王毅的《笨人王老大》,张抗抗的《夏》、《淡淡的云雾》,张林的《你是共产党员吗》,孙少山的《八百米深处》,阿成的《年关六赋》,王风麟的《野狼出没的山谷》获此奖项;自国家设立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之后,就有程树榛的《励精图治》、蒋巍、贾宏图的《大西洋此岸和彼岸》、贾宏图的《她在丛中笑》、《大森林的回声》,蒋巍的《在大时代的弯弓上》、《人生环行道》获此奖项;在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诗歌奖评选中,林子的《给他》获奖。

  在全国文学大奖规定为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少数民族“骏马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以后,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获茅盾文学奖,黑龙江省在此奖项上实现了零的突破。张抗抗的《张抗抗散文集》、阿成的《赵一曼女士》、迟子建的《雾月牛栏》、《清水洗尘》、《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分别获得鲁迅文学奖。而迟子建三获鲁迅文学奖堪称全国第一人。常新港的《独船》、《青春的荒草地》、《陈土的六根头发》,包铁军的《黑焰》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关沫南的《紫花与红叶》、关守中的《带枪的新娘》、中流的《爱的花苞》、《爱的微笑》分别获得全国少数民族“骏马奖”。

  黑龙江省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作品也为数不少,有王忠瑜的《赵尚志》,王治普的《女大十八变》,贾宏图的《燃烧的雪花》,修来荣的《陈龙传》,龙秀梅的《燃烧的烛光》,韩乃寅的《破天荒》,杨利民的《特殊故事》、《铁人轶事》、《地质师》,陈玉谦、曲晓平的《蛙鸣》、《插树岭》等。

  此外,迟子建还获澳大利亚的“悬念句子文学奖”,是我国第二位荣获此殊荣的作家。

  这些作品不仅获了奖,而且很受读者欢迎。有的图书三四次印刷已七八万余册,至今求者不断。有的影视剧多台多次播出仍受好评。

  话剧《地质师》剧照。

  文学与影视“联姻” 成绩斐然

  在各种文化载体互相交替、互相包容的今天,许多文学作品被不断搬上银屏,送给观众,产生了互相深化的效果。王忠瑜、张雅文、杨宝琛、鲍十、王立纯、陈玉谦、王左泓、全勇先、韩乃寅、龙秀梅、诚然、王洪彬、刘邦厚、唐飚的作品被搬上银屏,扩大了对社会的影响。

  在我们的文学创作队伍中,有的作家将影视文学的创作作为自己文学创作的另一只笔,成果斐然。被专家们称作黑龙江警官作家群的作家们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有共同的称呼是人民警察,而各自又有本职工作。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创作。他们是程琳、兰景林、徐岩、陈春山、朱维坚、艾明波、尹成、陈洁、王明义。他们的影视作品《千钧一发》、《一针见血》、《警中警》等来自于他们的工作、生活,无不惊心动魄、跌宕起伏,深受观众的喜爱。

李曙光说,目前,黑龙江省作协拥有2525位省作家协会会员,149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36位签约作家,4位专业作家,还有一批老当益壮仍然笔耕不辍的老作家。只要我们深入挖掘黑龙江历史文化资源,深入观察,认真思索,潜心创作,一定会让这块黑土地结出更加绚烂和丰厚的文学硕果。

  

  近五年黑龙江省文学创作获奖统计

  一、获全国文学大奖的有:

  茅盾文学奖

  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获鲁迅文学奖

  迟子建的《雾月牛栏》、阿成的《赵一曼女士》获第一届鲁迅文学奖;迟子建的《清水洗尘》、张抗抗的《张抗抗散文集》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迟子建的《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

  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修来荣的长篇纪实文学《陈龙传》;陈玉谦、曲晓平的长篇小说《蛙鸣》;杨利民的话剧《特殊故事》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陈玉谦、曲晓平编剧的《插树岭》(电视剧)获全国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特等奖。

  全国少数民族“骏马奖”

  中流的散文集《爱的微笑》。

  儿童文学奖

  常新港的长篇小说《男孩无羁,女孩不哭》获第六届全国宋庆龄儿童文学奖,长篇小说《一只狗和他的城市》获2004年度冰心儿童文学奖,长篇小说《陈土的六根头发》获第六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包铁军的长篇小说《黑焰》获第七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全国曹禺剧作奖

  杨利民的《地质师》。张明媛的《风刮卜奎》。

  二、获国际奖项的有:

  迟子建获澳大利亚、爱尔兰、中国共同举办的“悬念句子文学奖”,成为中国获此殊荣的第二位作家。

  三、获省部级奖(未含省文艺大奖)的有:

  韩乃寅的长篇小说《岁月》分别获丁玲文学奖一等奖、中国图书奖;他的长篇小说《城府》获全国首届反腐倡廉文学奖;

  张抗抗的长篇小说《作女》获中国女性文学奖;

  张抗抗的小说《芝麻》获全国第12届中国人口文学金奖,王鸿达的小说《方庄行动》获银奖;

  阿成的《归乡》获公安部金盾优秀小说奖;

  杨利民的话剧《秋天的二人转》获第七届中国艺术节编剧奖;

  在第12届“中国铁人文学奖”评比中,大庆选送的作品中有7部获奖,位居全国石油企业榜首。

  孙少山的散文《阳光与矿工》获第18届“中国产业经济好新闻”三等奖;

  朱维坚的《黑白道2》获第九届金盾文学奖一等奖。

  张雅文的《生命的呐喊》获第三届徐迟报告文学奖。

  四、获全国重要文学期刊奖的有:

  2003年,葛均义的长篇小说《浮世》获得首届《中国作家》大红鹰文学奖。

  迟子建的小说《一匹马二个人》被中国小说学会评选为2003年度最佳短篇小说,她本人获《小说选刊》评选的“新世纪十大小说家”称号。

  阿成的《一个人与一座城市》获2003年中国纪录协会学术奖中的长纪录片一等奖。

  迟子建的中篇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阿成的《丙戍六十年祭》、徐岩的短篇小说《河套》均获十二届小说月报百花奖。

  2007年,迟子建的短篇小说《野炊图》获小说选刊十佳小说、中篇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获北方文学中篇小说日报奖。

  王立纯的中篇小说《甜菜进行曲》在全国珠岛杯文学院作家作品大赛中荣获最高奖项二等奖(一等奖空缺)。

  迟子建的小说《零作坊》获福建的中篇小说奖。

  王左泓的短篇小说《永远的约定》获首届“小说擂台赛”银奖。

  李琦获首届中国西柏坡端阳诗会一等奖、茶花杯诗歌奖。

  刘醒东的报告文学《鸟瞰明天》获“中国世纪大采风”金奖。

  忽培元的长篇传记《耕耘人生——木刻家修军评传》、张雅文的中篇报告文学《4万:4百万的牵挂》、赵国春的短篇报告文学《北大荒的“管天人”》获第三届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奖。

  迟子建的小说《第三地晚餐》获首届小说双年奖。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