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14日讯 近日,生活报陆续刊发了《“大润发”部分食品“生日”混乱》、《“大润发”又出新问题——娃娃菜私贴“绿源”牌》、《消费者质疑“一天”保质期》等报道,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13日,哈尔滨市南岗区卫生监督所执法人员对超市进行现场检查,要求其对保质期问题说明情况。对此,超市负责人作出答复,缩短保质期是为了食品的新鲜度,另外对于商品过期问题已对厂商处罚2000元,而“雪榕”牌金针菇、“绿源”牌娃娃菜等产品已经下架,超市正在针对内部管理问题进行全面整改,感谢媒体监督。
13日上午,记者和南岗区卫生监督所执法人员一起来到“大润发”超市,发现“绿源”牌娃娃菜、“雪榕”牌金针菇、“益民”牌白雪菇等消费者质疑的存在生产日期、保质期混乱问题的食品已下架。在“大润发”超市生鲜区记者看到,外包装标签上写着“大连带鱼段”的包装里侧有一张关于带鱼段的说明书,里面标明产品冷藏期为18个月,可外面“大润发”的标签标明“包装日期”为“2008年11月12日”,对应的保质期为1个月,工作人员解释,缩短产品保质期是为了提醒消费者尽早食用,而且超市也能保证产品的新鲜度。
另外,对于部分散装食品上的“大润发”标签有“生产日期”字样而没有“包装日期”字样,工作人员解释,超市并非生产单位,实际上应该打的是“包装日期”,这批标签是旧标签,马上进行改正。
随后,“大润发”超市负责人针对本报报道的问题和消费者的质疑进行了解答。
关于本报11月7日所刊登的商品已过保质期的问题,超市调查情况为,该专柜所销售的“打糕”并不是超市核准销售的商品,是厂商私自将该商品从卖场出口带入卖场内进行销售,对此,超市责令该厂商所有商品全部下架,不许销售,并对该厂商罚款2000元。同时,超市对其他所有专柜商品进行了检查,对所有商品品质将加强管理,杜绝不合格商品出现在卖场。
对于蔬菜等商品,都是当日进货当日销售,每晚对未售的蔬菜打折销售,如销售不完就作报废处理。出现以上问题,超市负责人承认是管理有缺失,超市将更加完善管理流程,严把进货关,所有商品进入卖场必须从收货区进入,对卖场出口安排专人管理,防止个别厂商把不合格商品带入卖场。同时,各部门负责人将加大检查力度,严格执行公司品质管理的要求和流程,对要到保质期的商品提前处理、报废。
设定“表里不一”的“一天”保质期原因是,所有的进货商品在进货时都带有原生产厂商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有的商品可以直接销售,有的散装商品必须要打磅秤标签才能销售,超市标签上的生产日期其实是指包装日期。
最后,“大润发”超市负责人称,已针对报道所指问题进行全面整改,感谢新闻媒体的监督,使其发现工作中的疏失,一定认真改善工作,让消费者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