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尔滨道外市场火爆 专业市场文化根基不可缺
2008-11-17 10:08:46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李斌 张育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道外区是哈尔滨市市场最集中的区域,人们在道外各类市场选购商品的同时,几乎都有一个疑惑:道外区的市场为什么建一个火一个?道外区曾组织专家进行了论证,但是莫衷一是,没有最终的结论。日前,本报记者在道外各市场进行了调查,试图通过新闻的角度得出结论———

  儒商文化:老道外市场的文化根基

  老道外是哈尔滨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老道外最早的工商业者,基本上来自儒家文化的基地山东。可以说,早期哈尔滨的民族工商业,渗透了儒商的经营思想。从地域上说,虽说同一城市,道里、道外的商业风格截然不同。

  儒商精神的价值观是义利并重,兼具经世济民的商业理想。在管理上以人为本,讲究诚信为本的商业道德,加之中国人传统的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勤俭的工作与生活作风。儒商在道外区扎根,形成哈尔滨最早最独特的商业风景。1998年,道外区水晶街附近改造,在旧书摊上发现一本《哈尔滨特别市道外商号名簿》。这本名簿出版于1934年,由哈尔滨特别市商会编写,“名簿”记录了当时道外所有商号的名称、等级、地址、门牌号、经理名字和商号人数,是当时老道外繁荣鼎盛的商业全景。据史料记载,哈尔滨开埠之初只有南岗、道里、道外三个城区,而前两个区基本是外国人的居住地,只有道外区聚集的都是中国老百姓,闯关东的、做买卖的外地人都到这里“安营扎寨”。中国传统的儒商文化在这块土地生根发芽。

  按照《哈尔滨特别市道外商号名簿》的记载,当时老道外商业共计135行,4152家商号,包括杂货业、粮业、银行业、绸缎业、京广货业、当业、饭店、旅店中药业等135个行业。在名簿中,银行、化妆品、汽车行、医院、饭店、旅店、汽车修理厂、电影院等,这些现今常见的行业当时都已存在。名簿上第一家商号是“同记商号”,它的等级为一等一级排在所有商号之首。按照记载,当时的经理叫李明远,位置在正阳四道街27号,共有250人。同记商场于1928年11月1日正式典礼开业,资本175万两上海规银,年利润32万两。名簿中,“老鼎丰”商号不止一家。专家分析,当时的“老鼎丰”已经闻名遐迩。专家认为,儒商文化与黑土地粗犷的地域性格相结合,形成了老道外市场的文化根基。最早的山东会馆落户道外,形成了集中的儒商群落。大家患难相帮,荣辱与共。这种文化传统,一直渗透到今天的经营理念中。

  据介绍,作为传统商业文化的延伸,目前道外区的专业市场发展迅猛。据不完全统计,共有大型专业市场37个,占全市的60%以上,市场占地面积近241.52万米,建筑面积114.17万米;摊位21073个,从业人员近3万人,已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市场群体。


 

  平民意识:老道外市场的成长沃土

  来者都是客,一分钱也是买卖。小到一杯凉水,大到电视汽车,在道外的经营者眼中,都是经营的商品,并不依商品价格的高低决定对消费者的态度。平民经营意识降低了道外市场的门槛,使得道外的专业市场占据了人和。得人缘者得天下,更得了市场。

  记者在采访时看到,道外区的专业市场门面都很大众化,名字也普通上口,让逛市场的市民有亲切感。专家认为,亲和力是商业活动中最人性的因素。记者随意进入北环灯饰广场的任何一家商店,马上都有营业员笑脸相迎。一个节能灯,一盒小灯泡,挑上三遍五遍依旧没有不耐烦。一位消费者告诉记者,同样的商品、同样的价位,大家在心理上接受道外这样的服务,感觉上没有压力,没有窘迫。这位消费者给记者讲述一件事,他在某个刷卡消费的市场,看到保安审视的目光,看见营业者居高临下的态度,他再也不想到那里去了。“咱老百姓消费图个舒服,咱不装大爷,但咱也不能装孙子。”

  商业文化上的亲和作用,使得人们更愿意接受老道外平民式的服务。据介绍,与市民息息相关的生活用品市场,已经在道外形成了群落。以北环商城、南极小食品市场为核心,包括三马纺织、阳光商城、景阳商城、景阳农调、台州商贸城、中马装饰材料、丰光灯具等专业市场,是黑龙江省小食品、建材、文教用品、酒店用品和小家电等商品的重要集散地;以玛克威、神州物流为核心,沿北环路两侧,呈放射状,包括古铁市场、更新钢材市场、金龙商厦、太平陶瓷、哈港水暖、哈港果菜等大型专业市场;以红旗装饰材料城为核心,以红旗大街为轴线,包括黎华家具城、美居灯饰城、百利家居、圣中古玩等专业市场;以先锋钢材、禧龙陶瓷为核心,以先锋路为轴线,包括百强汽车城、哈漆石材、先锋轮胎、先锋农资等大型专业市场。这些专业市场群落的形成,更强化了道外区平民市场专区的地位。

  现代眼界:老道外市场的腾飞翅膀

  雄踞城乡接合部,占据城市,俯视整个远东地区,是道外区发展专业市场的新眼界。根据现代市场的发展需要,几乎所有的大型专业市场都占据城乡接合部,这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道外区新兴的大型专业市场,几乎都在先锋路这条入城通道上,在地利上占据了先机。

  记者采访了禧龙大市场总经理吴庆和,这位年轻的老总对于市场的选址有自己的想法。吴庆和说,他考察了全国多家大型专业市场,基本上都选址在城乡接合部,这是现代市场最有利的位置。吴庆和说,市场在城市中,要面对防火隐患、交通压力,更有未来发展空间上的局限,这些都是阻碍市场发展的障碍。道外区重点发展的禧龙市场,园区占地面积170万平方米,已经发展成6个专业市场,辐射哈东地区及俄罗斯等国家。吴庆和告诉记者一件趣事,他的园区中已经吸引了俄罗斯客商在此经营。我们去采访那位俄罗斯客商,赶上他到外地进货,没有见面。据讲,俄罗斯客商选择这里经营,就在于看好这里的巨大辐射功能。禧龙市场是哈尔滨市2008年的重点工程,随着“三马”地区的改造,“三马”建材市场将迁入禧龙物流园区。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城区内市场对交通、环境、安全等带来的压力,完善的城乡接合部市场园区,已经具备了承接、转移传统市场的能力。

  与禧龙具有同样眼光的百强国际汽车城,拉动了先锋路汽车文化一条街。2004年汽车城开业,先锋路上的汽车产业只有零星几家,目前已经发展到40余家。据百强国际汽车城总经理肖占文介绍,百强是纯进口车的集散地,据守东大门,辐射全省。哈东地区的买车人,基本上把这里当做一个参考点,未来形成三环、四环,地域优势会更加明显。

  市场,现代经济建设符号,代表着一个地区的商业文化。现代眼光下的专业市场,成为道外区腾飞的翅膀。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