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19日讯 尽管已进初冬,在宁安这片以特色农业闻名的广阔土地上,依旧呈现着一派繁忙景象。大型农机具翻整着土地,产业化龙头企业按订单向农户们收购作物,村容村貌改观工程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近年来,宁安市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通过实施产业牵动、合作互赢、基础民生、素质提升、城乡洁净、场市共建、对接帮建和主体激发“八大工程”,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使农村经济进一步繁荣,农村环境明显改观,农村社会和谐进步。
去年,宁安市农村经济总收入为33.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00元,今年预计农村经济总收入将达到3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50元。
产业牵动促进生产发展
近年来,宁安市坚持以发展特色产业为主线,实施产业牵动工程,努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通过招商引资新建和对老企业改造建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争取项目、资金、税收等方面予以扶持,农业产业龙头不断发展壮大,地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5家,形成了烤烟、畜牧、甜菜、优质米、蔬菜等5大产业链条,带动了种、养、加、流通各类一品村106个,培植了瓜菜、果园、烤烟、甜菜、水稻等5个“万”亩特色农业产业带,基地面积达到120多万亩。农民增收50%以上来自主导产业,龙头企业税收撑起了宁安市财政的半壁江山。以响水米业为主体,对宁安全市大米骨干加工企业和品牌进行整合,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市场竞争,目前企业正在积极运作即将上市融资。
借助国家加大农业基础投入的有利契机,宁安市先后启动了30万亩响水灌区续建项目、农业开发东京城现代农业示范区、宁安市现代农业综合实验区等一大批项目,建设了红城洋葱、兰岗西瓜、宁安镇烤烟、马河地栽木耳等8个节水灌溉示范园区,使全市可控灌溉面积达到34.6万亩。宁安市还先后制定了水稻、玉米、大豆、烤烟、甜菜等10多种主要农作物品种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水稻两段式育秧、玉米通透栽培、大豆窄行密植等10项农作物栽培模式得到广泛应用,高产创建核心区的玉米、水稻平均亩产分别达到552公斤、560公斤。烤烟亩均产150公斤,亩效益1400元以上,居全省之首。
合作互赢实现共同进步
初冬时节,宁安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内,195马力的大型拖拉机正在进行深松土操作,其松土深度超过平常农业机械20厘米。
据介绍,作为我省10个示范区之一,宁安市现代农业示范区以现代农机合作社为实体,采取土地租赁经营和以土地入股两种方式,由投资产股东、龙头企业、农户等联合组成法人实体,共同生产经营。目前该市已发展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86个,会员1.6万人,辐射带动农户4万多户,农民组织化程度达到50%以上。
兰岗西瓜协会走“农科教”结合的道路,推广了60多个名优特新品种,在12个省建立了40多个销售网点,使兰岗西瓜走俏全国及俄罗斯市场,外销率达80%以上。镜农股份公司依托省现代农业综合实验区项目牵头组建的渤海农机合作社,吸引东沟村等3个村的农民土地入股两万亩,进行土地规模化经营。
宁安市积极与农垦、森工系统及大中专院校广泛开展合作共建,促进了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加快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其中与宁安农场共同建设的农垦新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总投资达2800万元。
齐抓共建营造文明家园
3年来,宁安市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重点解决薄弱、偏远村的路、能、水、教、医、保等民生问题。硬化通村公路1030公里,通村公路硬化率达到86.6%;新建、改建乡镇卫生院8个、农村卫生所32个,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计划达到95%;完成了石岩镇平安村、兰岗镇新农村等15个贫困村的整体脱贫工作。结合国家级沼气工程示范县(市)项目的实施,新建户用沼气池1500个,启动了小朱家村浅层地热供暖项目,小朱家村成为全国整村开发利用浅层地热的第一村。
宁安市2006年以来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2万多平方米,为75所农村中小学校配备了远程教育设备,从城镇中小学中选派50多名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通过以奖代投等方式,鼓励支持农村文化场所建设,新建休闲广场27个,配套建设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62个村级文化活动室、50个农村文化活动大院,农村文化生活进一步繁荣。
如今,宁安新农村建设过程已经涌现出来了渤海镇小朱家村、东京城镇振兴村、三陵乡东沟村、江南乡四方村等各具特色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