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11月25日讯 入冬以后,哈尔滨市供热问题投诉不断。记者从哈尔滨市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得到这样一组数字:哈市自10月20日开始供热至11月18日近一个月的时间里,12319热线接到供热投诉问题7392件,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42.8%。其中,不供热或供热时间短、供热温度不达标成为投诉热点,投诉率分别比去年上升53.9%和35.5%。
今年,居民住宅热费每平方米上调5.8元,是近年来调整幅度最大的一次。交了大幅上调的热费后,期待暖暖和和过冬的部分居民却大失所望:屋子里的温度不仅没升高,甚至还比往年低了,这让他们的心也随着室外的温度一起跌到了“冰点”。
这屋子简直就是冷库
进入冬季,哈市道里区河江小区的房屋也进入了“冰冻期”,因为自供热开始,住在那里的数百户居民就没住上一天暖屋子。
4号楼4单元701室的张女士是一位细心的人,每天都会测量室内的温度。10月20日7时,室内温度15摄氏度;10月21日19时,室内温度14摄氏度……提到家里的供暖,用张女士的话说,“那根本就不叫屋,简直就是冷库。”
张女士说:“开栓以来,我家就没暖和过一天,我和家人下班回家还得穿着棉服,因为太冷,我还特意买了棉裤。刚开栓那几天,我家暖气片是温的,但根本就达不到18摄氏度,后来暖气片拔凉,干脆就不给烧了。住在阴面的那些居民家都能看见哈气,一些老人和孩子受不了都搬到亲戚家住了。我们小区居民多次找到供热企业,但供热企业却以种种理由推卸责任。如今,我们实在受不了就打空调,或者开电暖器,但长此以往不是个办法。包烧费一涨再涨,我们的房子温度却一降再降,这可怎么办呀?”
每到供暖期,在哈市像张女士这样住“冷屋子”的市民不在少数。记者从哈尔滨市城管监督指挥中心了解到,开栓第一天起,该中心12319热线供热方面的投诉就没有间断过。供热涉及的问题包括供热不达标、供热时间短、暖气报修、供热政策咨询等方面。其中,不供热或供热时间短、供热温度不达标成为市民投诉热点。
冷的理由:热费收缴不足、煤价偏高?
供热不达标,投诉不断,尤其一些居民高声疾呼:室温不达标,症结到底在哪儿呢?
据一位知情人士说,热费收缴不足和供热企业燃煤储备不足是主要原因。他说,哈市在供热的前一天才开始热价调整,收费较往年晚一个多月,目前,只有一半的用户缴纳了热费,而往年这时候已经收到了70%以上。由于缺乏周转资金,致使储煤不足,部分供热企业的储煤量仅为70%,而往年这个时候的储煤量已经达到95%。
据哈尔滨燃料总公司负责人介绍,虽然市场煤价已经下降,但在哈尔滨供热市场煤价依然“有价无市”。受运力、运费等运输成本所限,导致落地煤价仍然偏高。业内人士认为,这种情况使得供热公司在供热过程中难免偷工减料。
记者还了解到,由于今年哈市在供热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很多市民投诉意识增强,纷纷通过投诉热线、网上论坛等渠道进行投诉,这也使得今年供热投诉率增加。
有效监管是当务之急
今年供热前,哈尔滨市为了有效约束供热企业,首次实行供热保证金制度,对供热达不到标准,又拒不赔偿居民的,将从供热企业保证金中扣除,这无非给市民吃了一粒定心丸。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保证金尚未收取,因而无法用保证金制度约束供热企业。
对于保证金制度,一些供热企业也表现出不以为然。一些供热企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连买煤钱都没有,哪有钱交保证金。”
我省一位供热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虽然哈市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但是由于哈市供热行业没有相关的标准和进出机制,导致供热市场鱼龙混杂,供热企业得不到有效约束,一味追求利益,直接影响供热质量。而且,管理部门监管不到位,导致已有的供热条例不能得到有效实施,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供热企业我行我素。
对此,众多业内人士呼吁,哈尔滨应该在《黑龙江省城市供热条例》基础上,尽早出台哈尔滨市供热管理细则,建立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有效监管和约束供热企业,使之提供合格的供热产品,让市民都能住上暖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