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25日讯 黑龙江是个资源大省,自然条件、区位条件、人才条件比较优越,经济发展的基础环境在国内是不多见的。凭借这些优越条件,黑龙江为国家贡献了大量的石油、木材、粮食、电力、煤炭和重型机械装备,支援了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当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从黑龙江的实际出发,把丰厚的资源优势科学地利用好、发挥好,使之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
一、发挥土地资源优势,推进农业再上新台阶
黑龙江省有耕地近1.8亿亩,主要分布在松嫩、三江两大平原,土质十分肥沃。但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特别是水利设施严重不足,抗灾能力不强,基本上还是靠天吃饭。这些不足,实际上也是增产潜力,如果解决得好,在去年粮食总产量397亿公斤的基础上,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使粮食产量登上500亿公斤大台阶是完全可能的。最近,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前不久国务院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黑龙江要按照中央要求,抓紧研究制定增产100亿公斤的粮食规划和措施,为农业迈上更大台阶提供保证。要加强以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把抗旱排涝的问题解决好,加快进行中低产田改造,大幅度增加高产稳产田面积。发挥土地平坦、集中连片的有利条件,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实行农业生产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农业科技项目创新开发,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强良种引进和繁育,全面提高耕作水平和栽培技术。特别是要发挥好垦区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高的优势,进一步搞好场县共建,更好地发挥垦区的辐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努力把土地上的各种资源开发好、利用好,既要搞好种植业,也要搞好养殖业,加工转化好各类农副产品,提高土地的综合效益。
二、发挥矿产资源优势,积极推进系列开发
目前,黑龙江省已经发现的矿藏有133种,已探明储量的有81种,其中石油、天然气、煤炭等战略性资源在全国位居前列。尽管石油储量已经不多,但维持年产4000万吨,还可以再坚持几年。天然气已探明储量2000多亿立方米,有待开发利用。煤炭已经探明储量200多亿吨,铁矿、金矿、石灰岩矿等,都有一定的储量,有很高的开采利用价值,而且已产生了很好的效益。突出的问题是矿产品系列开发不足,精深加工不够。石油和煤炭,在系列开发上还有很大的空间。近年来在石油化工和煤炭化工上抓了一些项目,但多数是刚刚开始建设,有的还在论证过程之中。仅有这些项目远远不够,还要在系列开发上下更大的力气。石油开发要努力多上精细化工项目,并着眼新的经济增长点,规划好天然气综合开发、有效利用,切实抓好燃气化工项目建设。煤炭开发要重点发展煤转电、煤转焦、煤转气,以及向下游延伸的各类产业,搞好煤矸石、煤层气的综合利用。特别要针对电多用不了、输不出去的问题,加快输变电工程建设,并在城市交通、城乡居民生活等各个领域研究推广电气化等可开发的产业和项目。
三、发挥森林资源优势,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黑龙江省林地面积2000多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3.6%,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居全国之首。虽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采,木材资源消耗很大,可采资源大幅度缩减,但活立木总蓄积仍有16.5亿立方米,可采蓄积还有2.9亿立方米,如果现在坚持少伐,做到合理消长,20年以后木材蓄积量有望达到22亿立方米,森林资源仍是黑龙江的优势。林产工业一直是一个重要产业,但发展至今,产品仍很简单,多数是初级加工、低级加工,没有形成大的品牌。林下资源的开发也很早,有一些好的经验,但作为一个产业来经营,明显不够,市场营销、产品加工、产品包装、综合经营、系列开发没有真正搞起来。林下养殖也存在这个问题,多是散户小养,缺乏企业和公司等经营载体把他们联结起来,没能规模化生产、系列化经营。要挖掘林区经济增长潜力,在抓好森林资源保护的前提下,加快林区经济转型,提高森林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林产工业要加快由粗放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大力发展中高档家具、精细木制品等终端产品,提高附加值。充分利用采伐和制材剩余物,大力发展人造板、集成材,提高资源利用率。在林木资源锐减的情况下,必须把林区多种经营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来抓,以多种经营来兴林富民。要抓好林区经济龙头企业建设,探索公司、基地、林户相结合的路子,变一家一户分散采集、种植、养殖及商贩收购为规模化、系列化经营,创出在市场上叫得响的品牌,拉动林区经济快速发展,推动黑龙江省成为国内有影响的林木产品、山特产品加工基地和集散中心。
四、发挥水资源优势,做好以水兴业这篇文章
黑龙江省河流纵横,湖泊密布。有大小江河1900多条,多数河流少有污染,有的河流毫无污染,黑龙江、乌苏里江两条大的界江,水量丰盈,水质清纯。有大小湖泊600多个,比较大的有兴凯湖、镜泊湖、莲花湖等,这在中国北方是极其罕见的。水是生命的源泉,是发展的重要保障。黑龙江有丰富的水资源,这就为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但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大的控制性工程少,相当大的水资源白白浪费,江河、湖泊、水面的综合利用很不够。以水富民、以水兴业,大有文章可做。做好这篇文章,就要大兴水利,留住天上水,用好地表水,合理开发地下水,在防治水患的同时,有效扩大农田灌溉面积。要重点规划建设几个大的枢纽工程和一些小水电项目,集灌溉、发电、航运、旅游效益为一体。当前,要加快松花江梯级航电枢纽工程建设和已经定下来的各类水利工程建设,使其尽快发挥效益。临江而建的城市,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有利条件,搞好城市建设,优化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要积极研究探索如何大规模开发具有黑龙江区域特色的水产养殖业,努力提高寒带水域的养殖技术水平,向集约化和规模化养殖要效益。
五、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旅游业
黑龙江省有大森林、大草原、大湿地、大湖泊、大界江、大冰雪、大熔岩等,自然风光独特,生态环境一流。春季林海绿涛,夏季清凉怡人,秋季五花山色,冬季银装素裹,北国风光,四季妖娆。良好的生态资源,不仅提供了优越的生存空间,也是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依托。近年来,我们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大旅游开发力度,建设了一些景点、景区,旅游收入逐年攀升,但还没有真正做大做强,许多有极大开发价值的生态旅游资源还没有挖掘利用,特别是大森林、大湿地、大界江旅游开发远远不够。大小兴安岭、三江平原有大面积湿地,全国少有,大部分在那里沉睡。两条大界江风光秀美,也仅仅开发了一些旅游景点,而且水平都还不高,还没有形成旅游热线。旅游是大有发展前景的一个重要产业,是带动黑龙江省形成投资热、开发热的重要一极。推动生态旅游,我们得天独厚。要充分利用好优越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北国风光游、四季风情游、养生度假游等具有黑龙江特色的旅游项目,着力抓好景点、景区建设,搞出一批旅游热点热线。要在已经开发的旅游线路中,精选地域特色突出、在市场能够叫得响的旅游热线,集中打造黄金旅游线路。对旅游线路、旅游产品的开发,起点要高,标准要高,做到建一处成一处,扩大影响一处,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开发生态旅游,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体现自然风貌,突出黑龙江特点,给人以大自然的享受。
六、发挥物产资源优势,在提高附加值上下功夫
黑龙江省粮食、石油、煤炭、木材、电力等物产丰饶,这是加快发展、提高经济实力的重要支撑。黑龙江不但有粮,而且商品率还很高,现在年产已近400亿公斤,商品率高达74.3%。黑龙江的电力资源也是富足的,截至2007年底,装机容量已达1500多万千瓦,年发电量达680多亿千瓦时,富余装机容量近100万千瓦,闲置产能很大。虽然这些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物质产品非常丰富,但生产总值并不高,财政收入也不高,人均收入水平更不高,丰富的物产资源优势,没能很好地转化为经济实力。要扭转这一不利局面,根本的出路就是要多搞一些经济效益好、竞争实力强、拉动作用大的物产加工、转化项目。在物产转化增值的同时,要注意抓好两个问题,一个是专业化市场建设,特别是粮食产品、林木产品的专业化市场建设,一定要摆上日程,不能让这笔商业财富流失掉。过去我们卖原料,现在我们出产品,都有美中不足,要大力开发市场、建设市场,进行市场化经营。另一个是龙头企业要加强原料基地建设,并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防止一哄而起,出现争抢原料的不良竞争,结果谁也吃不饱、谁也干不好。
七、发挥外贸资源优势,扩大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规模
黑龙江同俄罗斯5个州区接壤,边境线3000多公里,其中黑龙江、乌苏里江两大界江,长2000多公里,没有高山峻岭和险滩恶岸。全省有大大小小的口岸25个,其中边境口岸15个,全部口岸年过货能力已达2900万吨,去年对俄贸易额达到107亿美元,约占全国的1/5,已经有了很好的贸易基础。这是非常宝贵的资源,是内陆不具备的优势资源。对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往来、经贸合作近年来也有了较快发展。但总体来看,开放的力度、程度,贸易的热度、额度,合作的深度、广度还远远不够。必须充分认识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地位和广阔前景,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和进出口加工基地建设,提高通关服务水平,优化开放开发的硬、软环境,把一些重要口岸建设成为面向欧亚、通往世界的商品集散地。要针对外贸市场需求,加强与沿海发达地区及港澳地区的经贸联系,共同研究建立开发外贸市场的合作机制,提高黑龙江省对外产品出口水平,扩大市场影响。要加强与相邻地区的交流合作,建立起更加紧密的互利互惠关系,不断巩固和扩大现有煤、油、林、矿、电等境外资源合作开发的规模,并逐步向更宽领域拓展。要推动对外经贸战略升级,谋划产业对接,争取更高层次、更广领域的经贸合作。
八、发挥科技资源优势,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黑龙江省科技实力较强,科研机构有701个。有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七?誘三研究所、中国机械科学研究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等一批国内知名的科研机构,有省科学院、省农科院等一批地方重点科研院所,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69所高等院校和2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都有很强的科技实力。有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国宝级企业,这些企业在石油勘探、开采、加工等方面技术研发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大型装备制造业领域制造技术开发能力处于同行业领先地位。近年来,黑龙江省有很多科研项目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甚至国际先进水平,很多科技成果被应用到神舟飞船、三峡水电站等国家重特大项目上,应该说实力很强,成果颇丰。但比较遗憾的是,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转化为商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却远远不够。据统计,现有科技成果真正实现产业化、商品化,占一定市场份额的只有20%左右。怎样发挥好科技优势,使成果转化为产品、产业、商品、品牌,是我们要破解的一个难题,也是要下大力气抓好的一项重点工作。要积极推进科教兴省战略,加快高教强省建设,研究制定政策,创造各种条件,调动科技工作者、科研单位、高等院校、骨干企业的积极性、创造性,向科技要产品、要产业、要生产力、要经济效益。要瞄准国内国际科技前沿,组织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攻关。要积极稳妥地推进科研体制改革,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健全规划、研究、试验、转化、生产为一体的机制。要加强高新技术园区、创业中心建设,为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搭建平台。
九、发挥人才资源优势,为加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黑龙江有近80万各类科技专业人员,其中有高级职称的近10万人,两院院士35人,这是我们的国宝、省宝,是最为宝贵的资源。把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出来了,就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其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社会财富是难以估量的。但客观地说,由于体制机制、发展环境、外部因素等原因,造成许多人才流失,许多人才创新积极性不高,没能够充分发挥人才在推进发展中的作用。要加快发展,必须充分尊重人才、真心爱护人才、合理用好人才。要加强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在资金、项目、科研基础设施等方面,尽可能地为科技人才发挥作用创造更好的条件。要加强对人才资源的统筹整合,围绕黑龙江优势产业和未来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围绕能够带动全省产业升级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围绕对区域发展具有牵动作用的重大项目,组织联合攻关,努力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对有重大贡献的科技人才要给予重奖,使他们在政治上有位、经济上有酬、社会上有名、工作上有为。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人才导向,为科技人才施展才华、报效国家、强省富民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
十、发挥精神资源优势,汇集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精神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社会财富绝大多数是由人来生产、创造的,人是靠精神来支撑的。精神的力量是十分巨大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黑龙江省近1.8亿亩耕地,是人民群众靠精神的力量用双手开垦出来的。在黑龙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民群众创造了可歌可泣的“闯关东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这些精神反映了艰苦奋斗、奋力拼搏、勇于创造、敢于开拓的创业历程,体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与时俱进的宝贵品格,哺育了几代人、十几代人,开发出了黑龙江锦绣的大地和蓬勃的事业。当前,我们要靠这些精神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要通过开展思想教育、新闻宣传、文艺创作、树立典型等多种形式来大力弘扬这些精神,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要通过弘扬这些伟大的创业精神,进一步破除长期以来传统农耕文化、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推动黑龙江新一轮思想解放,形成全民开拓创业的良好氛围。要把这一笔宝贵的精神资源优势发挥好,使之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最为生动、最有活力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