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26日讯 因为在雪龙号上与外界联系不便,25日,参加第25次南极科考队的黑龙江省队员王连仲发回第二批科考日记。虽然是迟到的日记,但在这段时间的日记中,王连仲讲述了科考队员们在奔赴南极过程中的危险和艰辛。
据介绍,在“雪龙”号通讯不是很方便,只能使用铱星电话,所以参加第25次南极科考队的黑龙江省队员王连仲都是将一段时间的科考日记集中起来,再传回来。雪龙号是11月4日到达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装运货物。很久没有和家人联系的科考队员们抓紧这段时间往国内打电话,考察队员们几乎“占领”了港口附近的电话亭,成了一道风景。8澳元(约合人民币37.6元)的话费,可以通话1600分钟,非常便宜。
12日,雪龙号终于穿过了西风带。大家聚集到餐厅,见面第一句话就是,“终于活过来了!”既有调侃又有关心。可没多久又传来一个“不幸”的消息,从卫星云图上看,一个中等气旋将影响雪龙号。14日,雪龙号经过区域阵风达到38m/s,相当于13级。所有的舷窗都紧紧关闭起来,窗外白茫茫一片。此时,已进入浮冰区,“雪龙”号在冰山中穿行,四周全是冰,能见度极低,分不清是浮冰还是冰山。船长介绍说,多数冰山都可以看得清楚,最可怕是那种尖顶的冰山,混在浮冰中,很难发观,这种冰山露出海面的部分很小,可下面往往很大,一定得千万小心。还有一些,就是翻过来的冰山,看起来和浮冰差不多,可一旦当成浮冰,船压上去,那就麻烦大了。但为了争取时间,雪龙号没有停下来,而是继续艰难前行。之所以要抢时间,是因为近5000吨物资要从“雪龙”号上卸下来,再运送到中山站和内陆队的出发基地,这将是我国南极运输史上空前激烈的战役。卸船时间决定着内陆队出发的时间,而可供内陆队建设“昆仑”站的时间只有短短两个多月,内陆队员们还要挺进1300公里,完成建站与考察,并且顺利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