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27日讯 为迎接大冬会,今年以来,哈尔滨市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城市面貌和秩序明显改观。然而,近日许多市民向本报反映,交通部门在对市内公共交通展开专项整治行动中忽略了一件事———公交车站牌混乱,有的“有牌无站”,有的“有站无牌”,给市民和外地来哈客人带来诸多不便。
站牌混乱:乘客等车有点蒙
有市民向记者反映,201路公交车在报业大厦附近设站已经很久了,但至今仍无站牌。该线班次间隔时间较长,一般为20分钟,因此常有乘客向周围等车乘客打听:“201路在这儿到底有没有站?”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这样的无牌站点,还有79路的经纬校站、78路和20路的迎宾小区站等站点。
“竖着站牌无车经过”,也让很多市民“气不打一处来”。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近日,她在宣庆街站等23路公交车,眼看着公交车就要驶过来,却突然在前面十字路口前一拐,不见了。冻了20多分钟的张女士和其他等车乘客抱怨:“车要是不经过这站,为什么不把站牌取消或贴告知?”
除了“有站无牌”、“有牌无站”现象外,家住道里区工程小区的刘女士还向记者反映,她家附近工程街尾的56路和67路“临时站”站牌已挂了近两年。由于是“临时站”,站牌上既无站名也无行车路线图,很多在此等车的市民不得不东问西打听。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站牌脏乱、污损、字迹不清晰等现象也十分普遍。
资金短缺:建站靠筹钱维护少人管
说起各站点建设和维护情况,市交通局公交管理处相关负责人称,由于站点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资金短缺,2000年以前,各个站点的单杆式站牌由在此运营的各个线路自己设立和维护。2000年起,哈尔滨市交通管理部门首次尝试市场化运作,即经过招投标后由中标企业利用广告资金,负责建设和维护市区42条主干道的公交站点基础设施,并建成了437个公交长廊。2005年,交通部门利用市政府投入的100万元资金,对市区内的100个站点进行市场化改造建设。由此,形成了目前交通部门、公交运营公司与各中标单位共同建设和维护站点基础设施的局面。
记者调查发现,在站点维护过程中,由于交通肇事或人为原因,经常会发生站牌丢失、损坏及污损的情况,但目前全市除500多个长廊站台和三棱形站牌有50多名专业维护人员外,其他的2000多个站点均得由各公交运营企业负责出钱维护,而资金原本就很紧张的各公交企业很难做到及时维护。
一面镜子:折射城市管理服务水准
对于公交站牌存在的问题,很多市民态度一致:不管有什么原因,公交站牌至少应该体现一点———发挥好自身公共服务功能。
在苏州,公交站牌古色古香,与其城市相得益彰;在杭州,每一个公交站牌下都有一个地图,清晰地标明周边的方位;上海的公交站台甚至有实时电视……在旅游公司工作的刘女士认为,哈尔滨的站牌不一定非要像其他城市那么高档,但不能连基本公共信息都缺失。
社会学专家认为,公交站牌与一个城市的形象紧密相关———一个城市的管理水准,服务的周到程度,恰恰就体现在这些细节中。从某种程度上说,公交站牌是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这座城市的管理水准及是否以人为本……对于外地游客来说,他们对一座城市的深刻印象不仅包括旅游景观,还有所得到的服务。因此,公交站牌也是代表城市形象的一张小“名片”,有关部门应该多思考如何将这张小“名片”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