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鸡西梨树区山货郎名头响当当 收尽东北货赚足全国钱
2008-11-27 10:37:49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卢宏丽 李飞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27日讯 “东跑西颠、小打小闹那页翻过去了。现在加工山货,全家人不凑手,还雇了计件工。”彭锡宁,鸡西市梨树区“元老级”的山货郎。“倒腾”山货近30年了,最近借专业市场的光儿,接了最大一笔单——一家公司一次拿货3.5万公斤干菇。

  鸡西市梨树区富产优质榛蘑等山产品。梨树人“采山”上瘾,“倒腾”山货成风,收购足迹遍及东北三省。“梨树山货郎”,名头响当当,梨树由此成为我省业内公认的山产品交易发源地。

  过去,山货不值几个钱。山货郎走家串户,也就挣个辛苦钱。看准市场风头,土生土长的梨树人宋继玉,投资1800万元建设中国梨树木耳山产品交易大市场。市场占地3.4万平方米,目前,120个独立店面开张,170户业主入市经营,直接从业人员500多名,拉动山产品剪选粗加工、运输等千余人从业。明年市场全部竣工,独立经营店面将达200间。家门口建成的专业大市场,拉动山产品提档升级,把小山货做成了大产业。

  初冬,记者走进大市场,正赶上业户岳晓华给1.5万公斤的干菇装车,忙得直打转儿。“原先我们单兵作战,经营品种单一。现在大家扎堆,成了山产品大全。全国客商上门,钱好挣了。”三言两语,却难掩岳晓华的喜悦。“论蘑菇、木耳,黑龙江、吉林的最好,关里人都认。”山东费县“老客”杨培航,经营山货10多年了:“在山货的故乡货比三家,肯定能挑到好货。我刚来个把月,老家一单就走了几千公斤。”在天津开门市卖了3年东北山产品的胡乃顺,听说老家办了大市场,马上回来租门市,“走南闯北跑销售,费用高。现在上海、北京客商到老家来了,今年我赚个十来万元没啥问题。”

  “香火”旺,招徕各路“神仙”。安徽、河北药商闻风而动。这不,受他们委托,梨树“药郎”孟兆珠落户市场,白鲜皮、赤芍、串地龙……北药“通吃”。

  梨树山货郎王忠,白山黑水间的山货“趟”了十几年。家底厚实了,去年投资100多万元,建厂房、购设备,当起了老板,大搞木耳、蘑菇压缩加工。他还一股脑注册了3个商标,把“麻袋装”改成了“塑封衣”,产品亮相哈洽会,进了省城超市,身价大增,净利润比散货提高了4倍。今年,他在大市场租了店面。“山货是东北土产,可外地人一‘武装’,‘洋财’就给截走了。运用市场手段,我们要把钞票揣进自己的腰包。”豪言至此,他腰杆一挺。

  作为东北大型山产品交易市场之一,据测算,梨树木耳山产品交易大市场干菇年交易量350万公斤,木耳交易量40万公斤,年交易额2亿元。单论干菇交易量,稳坐中国头把交椅。

  宋继玉告诉记者:“咱梨树山货郎的目标是,收尽东北货,赚足全国钱。”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