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28日讯 两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落户黑龙江,是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件大事。它是落实黑龙江省确立的“努力振兴传统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积极开发历史文化资源”的文化产业发展思路的实践结晶;是推进黑龙江省制定的“政策引导、项目牵动、主体培育、打造品牌”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所获得的丰硕成果;是对黑龙江省积极投身于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同志们辛勤工作的认可;是对有远见卓识、敢为善做的民营企业家最好的回报。
两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落户黑龙江,说明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表明了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已由探索、起步、培育的初级阶段,开始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新时期。两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形成与发展的成功经验,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可以这样说,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改变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式,确立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又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特点和规律的新的文化产业发展观。为此需要增强三个方面的意识。
一是要增强市场意识。应学会按照市场经济的特点和规律办文化,研究广大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开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去占领市场,赢得群众,取得效益,推动文化产业走上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轨道。
二是要增强创新意识。没有创新,就没有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在当今世界,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与其文化资源和文化产品形式的创意能力联系紧密;“智能财产”的衍生运用,普遍出现在以创意、文化为核心的诸多领域,甚至广泛进入休闲体验等生活范畴,从而使创意产业积蓄出最优化的经济能量与边际效益。创新与创意同产业的结合,已经成为政界、企业界和学术界必须加以关注、认真思考和探究的问题。我们不仅需要以创新意识引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还要通过增强创新意识,加快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步伐,不断增强文化的影响力、渗透力和竞争力。
三是要增强开放意识。要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积极推进具有民族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与服务打入国际市场;同时,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大胆吸收和借鉴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一切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技手段,不断壮大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省社科院院长 曲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