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哈工大老教授十四载著书新解《资本论》
2008-11-30 08:13:45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戴刚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30日讯 1867年9月14日,马克思倾注毕生心血完成的一部伟大巨著———《资本论》第一卷在德国汉堡正式出版。在近100年后,在已经跨入社会主义社会的中国,有一位年轻人出于这部巨著的痴迷,用了50多年时间潜心研究,终于在耄耋之年,出版了自己对这本巨著的理解和认识———《〈资本论〉新解》(第一册)。这个人就是哈尔滨工业大学退休副教授郭万中。

  最初只是好奇

  在工大校区内的一片教工楼里,记者几经打听才找到郭万中的家。他的房间陈设简单,只有一张书桌,一张床和一个装衣服的柜子。已经80岁的郭万中告诉记者,历经十四年的《〈资本论〉新解》,就是在这个房间的书桌上完成的。

  1953年,郭万中在位于沈阳市的东北工学院毕业后,就被分配到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由于那时刚刚建国不久,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当中,到处都悬挂和书写着马列主义思想的标语。这时的郭万中也明显地感觉到身边的社会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何社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会发生如此大的巨变?共产党人所信奉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根源究竟又是什么?

  这一系列的问题让这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产生了思索。也让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正是因为这个好奇,让他这一生和《资本论》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了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他专门买回了一本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第一卷,想通过这本书弄清自己心中的疑问。

  此后,郭万中利用所有的时间来阅读这部著作。可是接下来的事情并不简单,他发现自己用了近半年的时间,可书中的很多内容还是无法读懂。然而,这本巨著却像一个强大的磁场,深深地吸引着年轻的郭万中。马克思的科学思想体系到底是怎样的?它的思想根源究竟在哪里?郭万中说,他磕磕巴巴通读完《资本论》第一卷后,就隐隐感觉到这本书中隐藏了一个巨大的秘密,有很多很多的问号需要一一找出答案。

  为了找到答案,郭万中决心要把《资本论》中所阐述的思想内涵彻底弄清楚,找到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清晰脉络。自此,郭万中无论走到哪都要带着《资本论》,只要一有时间他就要坐下来仔细阅读,并认真记录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由好奇到痴迷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我们国家对《资本论》的学习达到了一个高潮,很多单位更是将《资本论》当成学习材料发给职工。这一时期,也为郭万中学习《资本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郭万中说,当时哈尔滨工业大学还专门为学习《资本论》举办了学习班,学校的教师可以自愿报名参加。一听说这个消息我马上就报了名,当时学习班每周开两堂课,由专业的政治老师负责讲解,在这一时期的学习对我的帮助很大。可惜的是,学习班没有办多长时间。

  学习班虽不办了,郭万中对《资本论》的学习热情非但没有丝毫减少,反而热情更加高涨。他拿着当时每月微薄的工资,辗转于各家书店,只要是有关《资本论》方面的资料和参考书籍,他统统都要买下进行研究。通过反复地学习和系统地通读《资本论》,郭万中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认识有了提高,可是《资本论》中还是有很多地方让他无法弄懂。

  在不断的研究中郭万中发现,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思路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于是,他开始广泛地阅读辩证唯物主义方面的书籍。而这些书籍也帮助他理顺了《资本论》的思路,大大提高了他对《资本论》的理解能力。此时的郭万中对《资本论》研究已经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而所有的努力,也让他认识到了矛盾的对立和统一、唯物主义的思想核心等内容。

  研究让他有了新观点

  随着郭万中对《资本论》的理解越来越深,他越来越感觉到,一些参考书中对《资本论》见解的深度不够,没有讲透,主要是没有抓住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思路,只是停留在字面上的讲解,没有深入下去。

  郭万中说:“在《资本论》第一章里有关商品经济的部分中提到商品的等价交换这部分内容,很多解读本中仅从字面上理解认为,马克思主张进行商品的等价交换。可是,实际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已经说明商品并不是等价交换。”他说,在《资本论》第一章中,马克思通过麻布的价格等四个事例得出,“价值量的实际变化不能明确地,也不能完全地反映在价值量的相对表现即相对价值量上。”也就是通过这段内容郭万中看出,马克思不认为商品经济是完全等价交换的。

  郭万中指出,之所以很多参考书上都认为,马克思主张等价交换。其原因是因为,商品的等价交换其实只是形式上的等价交换掩盖了实际上的不等价交换。

  针对一些参考书中对《资本论》讲解的不深入不透彻,让人看了产生疑问的情况。郭万中决定自己写一本《资本论》的易读本,也借此将以往的参考书中没有讲清楚的问题,讲解得更加清楚和透彻一些。


 

  用十四年新解《资本论

  1989年退休的郭万中,利用5年的时间进行准备,这期间他又集中阅读了十余种有关《资本论》的参考书,其中还包括一本前苏联出版的《〈资本论〉注解》。在1994年终于开始写作《〈资本论〉新解》。从开始写作的那天起,郭万中除了晨练、吃饭和睡觉外,几乎将全部的时间和心思都用在了写书上。

  在写作过程中,有一次家里卫生间的下水道突然向外反水,脏水和污物一股脑地从便池中流了出来。他只得去物业公司找人帮助疏通下水管道,可是在去物业公司的路上他也没忘记思考正在写作的书稿。就在快到物业公司的时候,他突然来了写作灵感于是转身就往家走,竟然将找工人帮助修理下水管道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当到家后,看到满地的污水才又想起去物业公司找工人的事情。

  用十四年的时间,经过九次大的修改,郭万中《〈资本论〉新解》(第一册)终于出版了。他说,这本书的出版多亏了家人的支持。当时书稿完成以后,他四处联系出版社,可是出版社大多都因为这类书籍的销量少等原因而不愿出版。不断被拒绝让郭万中十分绝望,他想,自己研究了一辈子的成果难道就这样放在案头无法与读者见面了吗?此时,他的家人对他说:“出版社不给出版,咱们可以自费出版,就算倾家荡产也要将这本书印出来。”

  在家人的支持下,郭万中终于找到了一家出版社答应让他自费出版这本书。可是对方让他拿两万元的出版费,按说两万元并不多。可是对一位退休教师来说就不是一个小数目了,经过与出版社协商,郭万中最后交付了18000元的出版费,这本《〈资本论〉新解》才得以出版。

  如今,郭万中正在写《〈资本论〉新解》的(第二册)。他说,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够将计划出版的三册《新解》全部完成。希望给那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初学者、研究者及爱好者提供学习帮助。

  小资料 《资本论》

  1867年9月14日,马克思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第三卷在他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分别在1885年和1894年出版。《资本论》这部不朽著作具有划时代意义,是政治经济学的一次革命。它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在于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从而把他的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上。它成了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最锐利的理论武器。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路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