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12月1日讯 市民杨先生是道里区共乐西二道街12号居民楼的居民,近一段时间以来,他一直受到烟尘污染的困扰。杨先生说,自从居民楼开始供暖以来,锅炉房的烟囱就一直冒黑烟,要是正赶上烟囱冒烟时在院里走,头发上都会落一层灰。平时家里根本不敢开窗,即便是这样,在供热的时段屋里也会飘进黑灰,十分呛人,家中的阳台早晨刚刚打扫过,到了晚上就又是一层灰粒,怎么擦也擦不干净,十分闹心。
像杨先生一样受到烟尘困扰的市民还有很多。据了解,目前哈市共有5300台锅炉,其中用于冬季取暖的约有3000台,在这些取暖锅炉中,10吨以下的中小锅炉就占到了2400台。据哈尔滨市环保局污控一处副处长郭莲莉介绍,在这些中小锅炉中,有许多是餐饮、住宿、浴池等个人的小锅炉,部分锅炉已出现老化,但是锅炉所有者为了省钱,在购买燃料时往往买那些燃烧值相对不高,价格较为便宜的原煤,但原煤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烟尘。加之部分锅炉年久失修,而所有者却很少注重对锅炉的养护和维修,更不愿意多花钱去给锅炉添加除尘设施,即便是有除尘设施,也不会正常运转,这些都加重了冬季的空气污染。
资金不足小锅炉并网难
针对冬季烟尘污染问题,哈尔滨市每年都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整治。
郭莲莉说,以去年取暖期为例,哈尔滨市环保局在该取暖期内对全市的锅炉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烟尘排放标准的有1131台,因此在今年5月供热结束后,环保局对这些达不到烟尘排放标准的锅炉下达了整改通知,截至目前,完成治理任务的只有634家,完成率为56%,剩余近500台仍然不能达标排放。究其原因,郭莲莉说,在这些整改不合格的锅炉中,有的是想要并入热网单位还没有实施的,有的是列入规划动迁区域的,还有的是产权不清,无责任主体的,但大多数是因为缺少资金无能力治理。特别是一些小吨位的锅炉,按国家要求需使用气、电等清洁能源,但由于燃烧气和电等清洁能源是燃烧原煤价格的3到5倍,并且还需要更换锅炉设施,这些高昂的设施投入和运行费用都将小锅炉的改造挡在了门外。
同时,由于环保局对这些烟尘排放不达标的锅炉只有处罚权没有关停的权利,相比改造锅炉的投入,罚款要少得多,因此很多业主宁愿接受罚款也不愿意对锅炉进行改造。目前看来,这些小锅炉虽然没有完成改造要求,但是取暖期的需要,这些不合格小锅炉又上阵了,继续冒着黑烟污染着哈尔滨市的天空。
集中供热普及率一年仅提高1%
要想解决冬季烟尘污染问题,实施集中供热拆并小锅炉是最根本的办法。
2005年《哈尔滨市区集中供热规划》正式实施,按规划,到2010年,哈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3.4%,基本可以控制环境空气污染现象,使哈市环境质量有较大幅度的改善;到2020年,集中供热率达到91.1%,基本实现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基本取消分散小锅炉,城市居民供热质量明显提高,冬季空气质量显著改善。然而,目前看来,到2010年实现供热普及率83.4%的目标很难实现。
集中供热规划实施4年来,哈市相继启动了西南、华能、群力、煤五、哈尔滨热电厂等供热工程,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由2003年底的49.2%提高到2007年底的63%,预计今年将达到64%,仅仅提高了一个百分点,而且从全国来看,相对较低,低于长春和沈阳。“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大的集中供热项目上的较慢,由于集中供热项目投资额大,投资期长,招商引资较难,如规划中的滨江热电厂迟迟没有找到‘东家’,二是小锅炉并网很难,小锅炉房不愿意并,大的热源厂不愿意接。这些都滞后了集中供热的推进速度。”哈尔滨集中供热管理办公室规划处孙处长说。
据悉,哈尔滨大力推进集中供热四年来,拆并小锅炉的方案还迟迟没有出台,有的热源厂建成后能力不能完全发挥出来。可见,作为治理冬季烟尘污染根本之策的哈尔滨集中供热工程的推进力度还应加大,以尽早让市民享受到天高云淡的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