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省要求高校要建立远程面试室,方便毕业生求职。 于海军/绘
东北网12月2日讯 记者从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暨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获悉,2009年我省共有高校毕业生近20万人,比2008年增加近2万人,就业压力明显加大。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的情况下,我省将通过八项举措积极应对大学生就业形势,帮助2009年高校毕业生促进就业。
措施1 -大学生就业成“一把手”工程
据了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将成为高校“一把手”工程,并将其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我省要求,高校书记、校长和主管校领导要深入职能部门和院系,加强指导;院系主要负责同志要深入班级进行具体指导;辅导员、班主任要深入学生中间,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关心和帮助每一个学生就业。
措施2 -高校要建立远程面试室
我省将以网络为依托,加强就业信息网络服务,并与教育部“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联动起来,采取网上网下相结合的办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招聘活动。同时,将提高网上就业信息的真实性、时效性,加快实现区域间、高校间、校企间求职招聘信息共享,依托网络开展政策咨询、企业推介、职业培训等多种服务。高校将建立远程面试室,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能够依托网络实现远程交流和网上初选,从而降低毕业生求职成本。
措施3 -大力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
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我省高校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及本地实施的各类项目招募工作;积极配合各级兵役部门落实好在高校毕业生中的征兵工作,动员更多的毕业生为国防建设做贡献。
据介绍,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将走进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大学科技园区,为高校毕业生和在校学生构建创业孵化基地,组织创业实践。同时,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项目引导、技能培训、专家指导、法律援助等公益性服务。此外,教育行政部门还将加大投入,并积极争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技、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在政策、经费、项目等方面大力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
措施4 -引导学生调整就业期望值
我省将开展以当前就业形势教育为重点的就业教育活动,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积极主动地就业;积极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措施5 -高职普遍实行“订单式”培养
我省要求,高校要主动关注产业发展行业需求,主动建立联系,更有针对性地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动手能力培养,紧紧抓住毕业生离校前的教学环节,根据就业需要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组织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实践,确保毕业生在离校前都能参加一定的实习实践活动,增强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尤其是高职院校要普遍实行“订单式”培养,确保学生至少有半年时间的顶岗实习,加强职业技能培训,2009年要基本实现相关专业应届毕业生都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目标。
措施6 -我省高校就业评估全面展开
从12月上旬开始,我省将全面展开全省范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通过评估推动高校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促进高校就业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促使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评估重点涉及组织领导、条件保障、服务指导、规范管理、工作成效等内容。
措施7 -对就业困难学生提供“一对一”服务
高校将特别加大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力度,通过专项培训、重点指导、优先推荐,实施“一对一”的就业服务,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心理上和求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措施8 -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
高校已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并将逐步建立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基础、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为突破口,辅以专家讲座、个别心理辅导、企业实习实训的就业指导体系。此外,还将开展高校就业指导人员资格认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