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走访“无痰迹”公园 “一吐为快”者老年人居多
2008-12-04 11:20:06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于海霞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4日讯 2日,哈尔滨市道里区决定通过设立园内流动宣传站、吐痰袋取用箱、文明劝导员等方式,将斯大林公园、九站公园和顾乡公园建成“无痰迹”示范公园。“无痰迹”示范公园采取的措施效果如何?哪些人在随地吐痰?3日,记者对斯大林公园和九站公园进行了走访。

  游客对吐痰袋“欲取还羞”

  “痰肯定是要吐的,用不用袋子我还真没考虑过。”14时许,在九站公园,上游街居民许大爷看着门口放置的吐痰袋这样说。

  记者看到,九站公园门口的小桌子上放了很多已经折叠好的吐痰用袋和禁止随地吐痰的宣传材料,入园的大铁门上还安放了一个随手就可以取纸的箱子。一些老人围在桌边转了几圈,咳嗽了几声,但不见有人拿吐痰袋。公园看门的姚大爷说,这些纸袋是2日刚放的,取用者比较少,主要是大家还不太习惯,尤其是当着众人面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许大爷说,大家都认为禁止随地吐痰是好事,但仅在门口放几个吐痰袋解决不了问题,因为公园内垃圾箱较少,人们用袋子吐痰后也不能一直拿着,而且当游人走在园内真想吐痰时,也不能特意跑回门口来取纸,最好将垃圾箱和吐痰袋放在一起。

  “一吐为快”者老年人居多

  到底哪些人在随地吐痰?记者在斯大林公园和九站公园内观察了很长时间,发现主要是一些遛弯和锻炼的老年人,不少老人因天气寒冷气管、喉咙发痒而随地吐痰,也有一些年轻人想“一吐为快”,但工作人员对其劝导时,他们还是很不好意思地闭上了嘴。

  在斯大林公园内记者看到,放置吐痰袋的小箱子被悬挂在沿途的灯杆上,胸前挂着文明劝导员牌子的工作人员在四处巡视,但仍有人无所顾忌地随地吐痰,一声咳嗽过后,黏痰就粘在光滑的地面上。据环卫工人讲,由于天气寒冷,地面上的痰都被冻上了,很难清理,可能是媒体都在宣传禁止随地吐痰的事儿,最近痰迹有所减少。

  据斯大林公园和九站公园管理人员讲,常在公园吐痰者以老年人居多,特别是在晨练的时候,一群老人聚在一起迎风跑跳、说话唠嗑,随地吐痰是常事,管理起来难度也比较大。

  杜绝“出口成脏”还要靠自觉

  “公园如此之大,不是几个人能看管过来的,主要还得靠人们自觉。”走访中,市民和公园管理者都表达了同样的看法。市民姚大爷说,放几个吐痰袋只能起几天作用,要想将不随地吐痰的好习惯长期坚持下去,还得多宣传;另外,要在园内多设几个垃圾箱,让游客张嘴就有地方“吐”。

  斯大林公园管理人员说,随地吐痰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的欠缺,市民在逛公园时最好自己带吐痰袋,尤其是一些有疾病的人,随地吐痰不但会污染公园环境,也容易给别人健康带来隐患。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