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8日讯 “全镇50多户经纪人,进(买)粮的不过三两家,最大量也不过一二十吨。”永源镇粮食协会负责人的一席话,让记者感到严冬的另一种残酷。5日这天,一场暴风雪过后,哈市白天气温降到-15℃。
道外区永源镇是黑龙江省最大的粮食市场,年销售粮食达百万吨。
粮食经销大户汪有宽说,过去他家每天购销粮食四五百吨,而目前他家只进了几十吨玉米,赔挣都没啥意思,索性就堆在院子里。经销户石代说,他以每斤1.82元的价格进过大豆,最后以每斤1.80元的价格卖掉,开秤就小赔了一笔,现在每天经销的几吨大豆,主要是供应哈市的豆腐坊。经销户温淑红说,她家每天都进十吨八吨玉米,是给几家养殖场收购的。
往年,这个季节正是永源粮食市场车水马龙的时候,而今年90%多的粮食经纪人挂起“免战牌”,不是大门儿紧锁,就是大门上贴着出租场地的告示。
已有二十多年粮食经销历史的汪有宽说,永源镇粮食大市场从来没出现过这么冷清的局面,过去不管卖粮怎么难,每天都能走上四五百吨,可现在谁也不敢动(收粮),动了就赔。
永源镇政府经济办主任谢洪学认为,永源镇粮食大市场无粮可卖,主要是粮食价格因素。他说,第一,进口大豆价格远低于黑龙江产地价格,油厂不进东北大豆,经纪人只好按兵不动。第二,南方养殖业恢复得不好,饲料玉米用量下降,加上当地玉米今年收成好,也顶了东北玉米的行情。
粮食市场没有粮食交易,是否出现卖粮难?汪有宽和谢洪学认为,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他们说,国家目前出台了对玉米、水稻和大豆的保护价政策,只能说是起到稳定粮食价格的作用,还难以达到保护农民利益的目的。他们有两条理由,一是收购量小,永源镇年产粮食8万吨,而永源粮库仓储能力不过两三万吨,即使敞开收购又能怎样?何况并不是所有乡镇都有粮库;二是,保护价格不高,由于今年粮食生产费用全面上涨,按目前保护价算账,一般农民每亩玉米、大豆的纯收入基本在100元左右,如果是耕种转包地,100元的纯收入也保证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