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4000岗位仅八百人应聘 “储备干部”哈尔滨遭冷遇
2008-12-09 09:01:34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薛宏莉 荆天旭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招聘会上多数深企招聘“储备干部”

  东北网12月9日讯“2009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大型招聘会今日落幕。据招聘会举办方介绍,两天的招聘活动,共有12000余名求职者涌入现场,但达成意向性协议的只有1613人。其中,80%以上的深圳企业在海报上都打出招聘“储备干部”的字样,他们带来了4000多个工作岗位,勇于向这些企业投递简历的哈市毕业生只有八九百人。

  “储备干部”是个啥

  6日上午,记者来到哈尔滨市人力资源市场的招聘现场,看到许多企业的招聘海报上都打出了“招聘储备干部”的字样。“储备干部”主要招聘的对象是一些没有经验的高校毕业生,企业录用后将其分配到一些基层岗位工作,储备期一般在3到6个月。储备期间,企业将提供3到4次选拔机会,根据其在基层的工作表现、能力进行提拔,最终进入管理层。据深圳志健时代购物广场人力资源部的胡先生介绍,四五年前,这种招聘方式在深圳就普遍采用,是企业选拔毕业生的主要方式。

  前来求职的毕业生对“储备干部”岗位十分陌生,几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德应用技术学院的学生甚至向记者咨询“储备干部”的含义。据哈尔滨市人力资源市场姜有志科长介绍,“储备干部”是南方发达地区主要的人才选拔方式,但在哈市却很少见。哈市一些企业对“储备干部”的看法是,担心岗位层次低,毕业生不愿求职。“正是两地用人机制发展水平不同,造成毕业生对‘储备干部’有一些误解。”

  南北就业观有差距

  哈市一家食品企业的招聘者告诉记者,如果毕业生开口便问“你们这个岗位每月的工资是多少”,他们一般很反感,会认为毕业生眼高手低。记者发现,南方企业对此却有另一番见解,“工资、待遇、吃住这些都是最实际的问题,每个人都最关心,你连这个都不敢问,怎么有自信搞好自己的工作。”深圳联讯实业公司的一位招聘者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深圳市天贸电池公司招聘处,记者看到,这家企业招聘的工人岗位有一些本科生的登记,对此,南北两地的招聘人员的看法也不同。哈市某职介工作人员张女士表示:“读了四年的大学却来当工人,我特别惊讶,有点理解不了。”深圳志健时代购物广场的胡先生说,“大学生从工人干起在深圳很平常,没什么好惊讶的。”

责任编辑:路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