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10日讯 在高校为地方经济做贡献的进程中,哈尔滨工业大学一直是一面旗帜。国内首台数控纤维缠绕机、国内首条“600型全自动称重、包装、码垛生产线”、国内首部带有面部表情的机器人……一项项漂亮的科研成果,有着同一个标签——哈工大研发。这些科研成果的诞生一次次为龙江经济的腾飞补充着能量,一次次令老工业基地的发展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研发为龙江破除发展羁绊
曾经,国内数控机床的核心技术大部分依赖进口是我国机床行业从业者心中挥之不去的痛。如今,这种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已经被打破了。哈工大与哈尔滨量具刃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控并联机床实现产业化,产品已研制到第三代——“七轴联动混联式并联加工中心”,目前有4台成功地投入到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的加工生产线并稳定运行。哈量因此成为国内第一家虚拟轴并联加工中心进入商品化阶段的高档数控机床生产企业。
不仅如此,哈工大充分发挥在机械、数控等方面的资源和技术优势,挖掘市场渠道,与哈量集团、齐齐哈尔一重、一机床、二机床等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合作,全面参与高档数控机床与装备等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
哈工大校长王树国向记者介绍了他们的办学思想: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为整个社会服务,既为黑龙江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也要为支撑国家未来的支柱产业以及支柱产业所急需的前沿性科技研究和高层次人才需求服务。遵循这一办学理念,哈工大全力为国家发展、国防、航天、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行业先进技术的研发作出贡献,在产学研结合与科技产业化方面一直走在全国高校前列。近两年来哈工大承担了100多项省市项目,为企业的科技进步和发展提供了长期的技术储备。
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以来,哈工大同省内企业、高校、院所合作获得国家“863”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100余项,经费总额3亿余元,为我省80%以上大中型企业承担过技术改造和技术服务项目。
成果产业化带来辐射效应
机器人系列项目是哈工大直接参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以技术创新服务龙江科技振兴的一个范例。1989年10月,国内第一条“600型全自动称重、包装、码垛生产线”在哈工大研制成功,并在大庆石化总厂塑料厂投入生产使用,掀开了国产自动称重、包装、码垛生产线应用的新篇章。为使该科研成果更好地实现产业化,1997年9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蔡鹤皋教授、机器人研究所所长孙立宁教授、副所长邓喜军教授等人共同发起,创办了高新技术股份制企业——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据该公司总经理邓喜军介绍,博实公司是我省唯一被国家科学技术部认定的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博实公司高新技术产品的产业化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优势的产业链。据统计,如今国内为博实做配套的企业有近千家,仅我省就有50余家,吸纳就业3000多人,其中不乏受益于博实的订单而起死回生的企业。哈尔滨万鑫机械厂原本是只有几名工人的小企业,成为博实的配套商后,生产加工能力大幅提高,如今已新建了5000平方米的厂房。困难企业东光机械厂也是靠博实的加工合同在很短时间里起死回生的,仅去年就从博实得到了1000万元的订单。
获得省长特别奖和经济振兴奖的大型生产线变频调速技术项目是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又一案例。该技术及相关技术已经成功应用在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分公司的5套大型腈纶装置和特种腈纶纤维中试车间的2套生产装置上,其指标达到同期世界先进水平,腈纶纺丝合格率达到99.6%以上,年增经济效益超过2亿元,以该技术为基础进行的3项前沿研究已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该项目不仅让多个大型企业扭亏为盈,还盘活了数亿的国有资产,解决了大批员工的就业,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
科研成果服务民生
破解饮用水污染,哈工大身先士卒。哈工大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我国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水质保障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和领先水平的标志性研究成果:地下水除铁除锰技术解决了东北地区地下水高铁、高锰问题;高浊度水处理与控制技术解决了黄河流域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用水安全问题;高浓度医药废水处理技术解决了我国医药行业废水处理的难题;在国内率先提出“多尺度城市水循环”、“水的健康循环”等概念,率先在国内建立了松花江流域硝基苯突发污染事件应急对策与决策支持系统……
公路检测,哈工大积极献智。哈工大交通学院研发的路面综合检测车“哈工大探路者”就是结合我国路面养护管理系统的需要而开发的。该车已为吉林、黑龙江、天津、河北、广西、广东检测了近3万公里的公路,是国内最贴近养护决策实际的系统。
研发教学机器人,哈工大敢为人先。2005年4月,哈尔滨市的一家幼儿园有了3位特殊的机器人老师,它们不仅可以给孩子讲故事、教他们唱歌,还有丰富的表情。该机器人的研发人、哈工大(深圳)机器人工程技术中心鲍青山老师告诉记者,那些机器人老师是我国首批带有面部表情的机器人,它的形象设计是科技人员在征求了众多儿童的意见后,从数十种设计方案中挑选出来的。它可以提供适合不同儿童需要的教学内容,如唱歌、讲故事、说唐诗等。此后,哈工大又在国内率先研发了数款教学机器人。2005年9月,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与哈工大(深圳)机器人工程技术中心联合,在哈尔滨确立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在内的41所学校成为机器人教学实验试点,并将相关机器人教学科目列入学校基础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