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评论:创新办学模式 创造发展空间
2008-12-10 10:45:26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10日讯 今天出版的《黑龙江日报》发表评论,全文如下:

  30年间,哈尔滨医科大学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为社会负责、为人民负责,形成了规模不断壮大、质量不断提高、专业日趋合理、效益显著提高的医学教育特色体系。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需要一大批能够站在时代前列、能够与世界医学发展接轨的高精尖医学人才。医学院校必须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哈医大面对教育大变革、大发展、大跨越的机遇,坚持以质量为立校之本,先后通过全国高等医学教育七年制评估、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成为第一所参照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全球标准正式评估的医科学校。

  改革开放使创新办学模式成为可能,为医学院校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哈医大突出加强国家理科基地、临床教学基地、创新基地建设,形成一批国家、省和学校重点学科、重点专业、重点实验室和精品课程。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科、药理学科被列为国家重点学科,外科学(普外)学科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省部委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37个,省级重点学科32个,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临床医学、麻醉学、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药学专业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确定为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加速教学科研成果转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哈医大始终关注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医学教育的需求,注重教学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近年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及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6项、部省级科研成果奖240余项;承担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50余项。各附属医院积极应用医疗新技术,冠状动脉架桥、微创技术、腔镜技术等不断创新,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成为医疗特色,心脏移植、劈裂脾移植、双手移植、单全臂移植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大肠癌的综合治疗取得突破性进展。第一例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患者生存时间和质量居亚洲之首;肝脏移植患者存活达11年,列国内首位;劈裂脾移植手术开创国际先例;手移植数量居世界首位,东北三省首例试管婴儿在哈医大附属医院诞生。哈医大研制的亚砷酸注射液治疗M3型白血病取得世界性突破,患者最长存活时间已达32年。

  医学高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必须以服务社会为终极目标,才能在培养人才、科技创新、服务社会上不断做出新贡献。自建校以来,哈医大不仅培养了大量的优秀医学人才,而且建立了扶贫医院、捐赠网络、远程会诊、平民医院等一系列帮扶体系;“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黑龙江省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应用示范研究重大项目,积极推进解决农村看病难问题;哈医大—哈药集团生物医药工程研发中心,积极引领老工业基地医药产业迅速发展壮大。(作者系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杨宝峰)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