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10日讯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哈尔滨师范大学紧密结合实际,继续发挥一贯重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传统和专家学者集中的人才优势,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平台,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向全校青年学生广泛延伸,确保了科学发展观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扩大了学习实践活动的覆盖面。
一是组建教育团队,开展宣讲活动。吸纳从事马列主义相关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从事党政管理的领导、从事社会科学教育的知名教授、从事企业管理的青年企业家和专兼职辅导员、班主任等组成教育团队,下设“专业理论导师团”和“成长实践导师团”两支导师队伍,按照1:2的师生比配置导师。由知名学者专家组成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宣讲团,就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解放思想、加强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科学发展与和平发展、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尺度与个人尺度等问题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员班和广大学生中进行了精彩透彻的宣讲。明确了“践行科学发展观、回首辉煌三十年”的活动主题,注重突出社区挂职、西部支教、企业兼职、社会援助服务等实践特色,全面培养面向基层的马克思主义青年传播者。为确保科学发展观教育真正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学校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在大学生政治理论课中安排了8学时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内容,真正做到了学习实践活动面向全校学生的广泛延伸。二是成立学生社团,深入调查研究。在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的基础上,学校又成立了和谐社会研究会、科学发展观研究会和大学生生态文明研究会等学生社团组织,探索出了“读原著、听导读、开论坛、办刊物”的四步学习方式。各社团组织在校团委的指导下,通过开展学校共青团工作、社团建设大调研、科学发展金点子征集活动、以“学习科学发展观、促优良学风建设、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百场报告会、“齐学科学发展观,共谱师大和谐曲”主题团日和“找差距、强素质、促发展、当先锋”主题实践教育活动等丰富了活动的内容和载体。先后开展了“新农村建设”、“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等专题调研、实践活动,先后完成了“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与龙江文化建设若干问题”、“黑龙江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等课题研究。学校将形成《学校团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集》、《“共谱师大和谐曲”——师大学子科学发展金点子集》两本汇编。
三是发挥学生优势,服务社会。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员组织成立了“科学发展观大学生宣传队”,多次开展科学发展观宣讲活动,真正使理论走出课堂和校园,走进街头、厂矿、社区和村镇。在哈尔滨市南岗区沙曼社区,经济专业的同学分析了宏观经济形势,并就近期中央一系列重大经济举措向社区的同志和居民详细介绍了党对扩大内需、加强社会保障的政策导向。学校西语学院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员自发成立“爱心服务社”,开展社区特殊问题儿童自强自助活动,在学校周边林兴小区等社区,组织单亲家庭、贫困家庭儿童组成“自强班”,他们与这些儿童结成互助对子,担当他们学业与人生上的老师。教育科学学院心理专业的十几位学员,自发促成“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大学生社会心理服务队,到哈尔滨社会流浪人员救助站,为外地流浪人员开展了义务心理救助活动。
四是进行廉政教育,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校党委适时认识到廉政教育应从学生抓起,应充分利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这一平台,在学生中进行廉政教育、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及时将廉政文化教育纳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教学体系中,并研究确定了以学习有计划、活动有主题、调研有成果的“三有目标”,拓展学习内容,创办了“大学生廉政文化论坛”。通过抓学习、抓骨干、抓实践、抓成效“四个环节”,初步形成了学生骨干专题学习会、学生团干部理论学习班、团员青年理论学习征文、理论研究会学习活动月上下互动的“四个层面”,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学习氛围,在提高大学生骨干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学生骨干的廉政意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