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哈工大研究生建议冰城冰景应打造四季“品牌”
2008-12-21 15:00:06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王伟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21日讯 在19日召开的第六届全国建筑与规划研究生年会上,哈工大研究生对哈市冰雪景观提出建议冰城冰景应打造四季“品牌”。

  黄刚,哈工大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07级研究生。在19日召开的第六届全国建筑与规划研究生年会上,他以一篇论文《寒地冰雪人工景观非观景期的转化——以哈尔滨为例》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认为,哈尔滨冬季冰雕玉砌,美景遍布,可是其他季节却难觅特色景观,哈尔滨完全可以让冰景在非观景期给游客带来美感……

  冰城冰景应有代表“品牌”

  “哈尔滨制作的冰景年年创新,可是有的游客是慕名前一年的某个冰雕盛景而来,第二年却难觅踪迹。”黄刚建议,每年固定制作一个大型的冰雕景观,使其成为哈尔滨的代表品牌。

  他认为,寒地城市并非哈尔滨一个,其他城市也在大力宣传冰雪特色制作冰雕、雪雕,所以哈尔滨需要形成冰雪品牌。“想到哈尔滨的建筑,许多人就会想到索菲亚教堂,而提起冬季的冰景就会想到这个代表建筑,在这里打造一个哈尔滨冬季的独有品牌很有必要。”

  立体画可以美化广场地面

  黄刚认为,冰雕、冰屋等冰雪景观在冬季可以灵活地穿插于人流密集的城市公共空间中。可是随着季节的变换,冰雪景观是要消逝的,原本占用的场地包括广场地面、基座、平台等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比如那些原先为放置冰雕的广场在夏季就直接以广场面貌示人,先前作为冰雪景观作品的基座,只剩下光秃秃的台子了。

  如何让这些地方在其他季节也变成景观?黄刚建议,运用艺术的一些手法将这些单调的景观载体进行美的转化。“对光秃秃的地面,我们可以像国外一样进行一些立体画的创作。画作应为永久性的,这样随着时间的积淀画更有味道。”黄刚觉得,哈尔滨也可以充分利用水与冰雪的转化关系,设置旱地喷泉,冬季为冰景展出用地,其他季节为音乐喷泉景观。

  冰雕外轮廓最好用钢架保留

  “我们也可以故意保留一些冰雪景观的信息,将冰雕的轮廓用钢结构进行保留,引起人们对冬季的联想。”黄刚说,最好的例子就是美国富兰克林纪念馆。黄刚在学习期间看到这样一个设计:随着城市的更新,富兰克林的旧居已经过于破旧,如何既保住旧建筑的灵魂,又与城市相符合?设计师用不锈钢的架子勾画出富兰克林故居的建筑轮廓,留于地面上,然后将旧居整个移至地下展出。

  “用钢结构留下几处冰雕的‘影子’,人们在走路的不经意间看到,就会想到冬季的美景。”但是这样的景观应选择小体积的,“身形”不易过大。黄刚还为这些“钢架”想到了另一个用处,“因为是钢结构,可以在顶部加一些遮盖,供路人遮阳挡雨。”黄刚说,这样的转化还要注意色彩的搭配,可以选用一些与冬季景观相近或相对的颜色,当然要与哈尔滨的主色调相符,使它自成一景。

  改善深秋初冬公园无景局面

  黄刚是从山东考到哈尔滨的,冰城的雪景是他最喜欢的,“哈尔滨的大雪最有特色,下雪时我喜欢出去,可是只能在马路边走走,因为找不到清幽的地方。而下雪之前,哈尔滨的不少公园在秋末和初冬处于无景期,游人更是少之又少。” 黄刚说,秋末冬初是哈尔滨公园景色最少的时候。今年11月底,他和同学到太阳岛去玩,想进太阳岛公园,买票时售票人员建议他们不要进去,因为夏天的景观已经没有了,而冬季的雪雕还没有做好,没有什么好玩的。“我在回去的路上就在想,哈尔滨那么多公园,这个季节都是同样的情况,市民没有好去处,这么大的城市空间显然浪费了。”如何将公园的景观一部分一部分进行有机转化,在公园设计之初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黄刚说,这在艺术和生态等方面需要综合考虑

  冬季工地外墙可喷绘美化

  黄刚认为,哈尔滨进入冬季后,工地均停止施工,工地外墙经过美化也可以变成城市艺术品。

  “哈尔滨目前正在进行地铁施工,施工地段全部用厚重的蓝色钢板围合,非常难看,而且施工持续时间达几年之久。”黄刚建议,如果将这些蓝色的钢板喷绘为美丽的图案,就会将原本呆板的只有围合功能的钢板转化为一件城市艺术品,为哈尔滨带来更多的城市活力。图案甚至可以联系大冬会的举办,不但不会使大冬会的来客对哈尔滨城市景色失望,反而会增加一份独特的记忆。

责任编辑:张昭